可如今他们能造出棉布来,一是能以极低的价格去收购游牧部族的棉花,二是织好的棉衣还能再卖回给他们。

这下恶心人的,便成了他大周了!

那棉花他们拿着又没啥大用,卖不卖给他大周?有银子肯定得卖啊!

用棉花做出来的衣服又舒适又实惠,他们买不买?

啥?不买想抢?那就看大周数万边军同不同意吧!

思及此处,余正青忍不住笑出了声,这沈县令,咋就刚好来他柳阳府任职了呢。

沈筝被他慈父一般的眼神看得心中发毛,轻咳一声,“余大人,乔老要接着织布了。”

余正青回过神来,替自已解释道:“本官就是太高兴了,乔老匠人,您继续。”

乔老点头,又咯吱咯吱踩起了纺织机。

这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完成了,乔老与程愈后面织起布,自是手到擒来毫无压力。

二人默契配合,一踩一丢,短短片刻便织好了一寸棉布。

余正青看着那棉布,心中感慨万千。

他转头小声问道沈筝:“沈县令,你这棉花是从何而来,售卖之人作价几何?”

“回大人话,这棉花是下官托县中商人采买回来的,他也是到柳阳府中进货之时托友人帮忙买的,二十文一斤。”

沈筝回想起当时胡利开将棉花交予她时说的话。

第103章 棉布的成本与盈利

她接着说道:“其实这作价还有些高,因咱们柳阳府鲜少有人种植棉花,所以这二十文的作价,起码有十五文都是运回途中产生的费用。”

余正青赞同地点点头,这棉花的价格他最近也去了解过一番,也正如沈筝所说的这般,棉花不贵,贵的是运输过来的费用。

但让府里或是县里的居民来种植棉花也不划算,比不上种粮食,更何况如今他们还有了高产水稻,谁愿意再去种棉花与其他粮食啊?

所以,这采买棉花一事,他们得谈!

不管是棉花产地的成本价格,还是将棉花运回柳阳府的费用,都还有商议空间。

他们这做的又不是一锤子买卖,买一次就不买了,往后发展下去,整个对棉花的需求只会更大。

并且沈筝脑海中还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待他们能稳定收购棉花之时,还可以着手制作冬天的棉衣与棉被。

现今百姓过冬,有些人家有祖上传下来的动物皮毛,家中几人出门时换着穿还能捱一捱。

但家中没银钱,又没皮毛衣服的,只得将前几季的衣服里三层外三层地套上保暖。

棉花能保暖,他们当然知道了,但奈何没路子买不到啊!

能运回来的棉花,那都是高价棉花,沈筝能拿到二十文一斤的棉花,一是靠着胡利开的路子,二是靠着她县令的名号。

谁敢赚她太多银钱?

但若是百姓去买,那便是另外的价钱了,如此算下来自是不划算,还不如里三层外三层的裹上呢!

此时余正青脑子里也有个想法。

他作为知府,手上所拥有的权利自是比沈筝大上许多,在采买棉花一事上也更有优势。

所以这采买棉花一事,若是交给府衙来办,是最为省钱省心的。

但毕竟这纺织机是在同安县造好的,无论如何也要与沈筝商议才是。

他开口说道:“其实这棉花,就算你买成一斤二十文,织成布后也有得赚,是吧。”

虽说当时沈筝在信上告诉他,这棉布只为惠民,但同安县费劲将纺织机造出来,后面织布造衣也要本钱,自是不可能一分不赚。

沈筝闻言沉思片刻,其实这账,她早在心中算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