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考生‘惊才绝艳’,当真出了个好对子,老臣也对不出来,如此好对,老臣觉得乃此次诗词之魁无疑了……真是好一个‘俱过往,千古大帝乃今朝’,简直太好了。”
薛老非常识相的认栽,并且丢掉老脸拍马屁。
不得不说,写出这个对联的考生却是够有‘才’的,十足的歪理大才,‘当之无愧’。
“拿来朕瞧瞧。”
盛雍珃尽管已猜到试卷是谁的,除了自家那好徒弟还有谁能让他的内阁大臣们这反应,不过还是十分好奇,臭小子又写了什么东西。
然后……
乾元殿中传出一声浑厚的天子大笑。
“没想到朕在民间竟是如此形象?这考生夸得朕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不过说的是实话,恩,不错不错……好了,你们继续阅卷吧。”
哈哈笑着摸了把胡子,盛雍珃装模作样夸奖了一句,就把试卷还回去,让人继续阅卷。
也没说要给多少分,但这张试卷摆明着,你不给高分就是‘谋反’啊。
殿中众位阅卷大臣心中mmp,脸上笑嘻嘻,一个个纷纷拿着朱砂笔上来,挨个画圆圈。
最后科举排名优胜劣汰,就看试卷的圆圈有多少。
考了这么久的试,林泽总算在诗词杂文这道题上拿到了满分,着实不容易……
会试的考生没有上万,也有几大千。
虽然前面诵记和诗词杂文的卷子非常好改,但是阅卷的大臣就那么多,要全部看完,还是个非常大的工作量,想等到完改策论试卷,没有十天半个月的功夫是结束不了的。
外加还有排名,所以会试的结果,起码得等上二十多天。
并且会试结果出来,紧接着马上就是殿试,到时候只要表现得不是特别糟糕,一般都会录取成为进士,被安排官职,光宗耀祖。
所以一般外地赶来的考生,考完会试仍旧会呆在京城,然后积极的准备可能会轮到自己的殿试。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贫寒学子会为了赶考路费发愁的原因,因为赶考需要的不仅是路费,还有在外面还好几个月的住宿吃喝等等生活费用。
京城消费那么高,家穷的不愁不可能,而那么多学子朝廷也无法全部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