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2 / 2)

花树冬天落了叶,现在才刚刚冒出了点芽来,枝干交叉,映在灯影之中,像干瘦虬节的怪兽爪子,夜里看上去略显压抑。

几人走在小径上,师清漪抬眼过去,突然发现前面有人影晃过去了。

滴答。

滴答。

却没有脚步声。

只有这种滴答的水声响了起来。

滴答。

滴答。

这种滴答声非常有规律,像是遵循着某种严格的间隔,不敢快慢哪怕一秒,声音也越来越清晰。

师清漪立刻警觉了起来:“你们听见了么?”

千芊和洛神都看着她,风笙一头雾水:“听见什么了?”

“滴水声。”师清漪道:“很有规律的那一种。”

“我没有听到。”风笙惊讶道:“不过那边有个铜壶滴漏,师小姐你在这能听到么?”

“你们这还有铜壶滴漏?”这回轮到师清漪惊讶了:“现在竟然还在使用?”

“是的。”风笙认真道:“从我懂事起,这个铜壶滴漏就一直在使用的,而且特别准。”

第355章 守夜(下)

第三百五十二章――守夜(下)

古人那时候并没有现在诸如钟表这样精确的计时方法,普通的老百姓通常都是看天来安排自己一天的事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过那时候也早就出现了一些计时工具,比如铜壶滴漏等,大多是各地官府和权贵有钱人家才能使用得到。

其中属官府的铜壶滴漏最为准确,代表着那时候政府的时间校准权威,还有专门的司壶吏负责每天准时悬牌公布时辰,并且按时往铜壶里添水,保证水量恒定。等到了晚上,就有更夫根据铜壶滴漏的时间在街上打更,告知夜间时辰变更。

水滴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古人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铜壶滴漏,不过这种滴漏工具即便再精巧绝伦,也难免是有误差的,追溯史料记载,再玄妙的铜壶滴漏一天里也有大约八到十分钟的误差。

师清漪听风笙这么一说,自然起了极大的兴趣:“你说你们这个铜壶滴漏特别准?准到什么程度?”

风笙道:“就是准到没有误差。”

三个女人的脸色同时微妙了起来。

千芊笑道:“竟然没有误差?那的确是稀奇,得去看看才不虚此行呢。”

说着就让风笙去领路,风笙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一边走一边还颇为自豪地回忆:“我也知道铜壶滴漏难免是有误差的,不过雨家这个还真的没有,可能就是因为它那么准,所以才一直在用吧。小时候我和小姐还有苏亦常去滴漏那边玩,有一次晚上小姐好奇想看看滴漏是不是真的那么准,三个人约好半夜在那等,一直等到十二点,发现那个浮箭标真的就刚好不偏不倚升到正子时的刻度,后来陆陆续续也验证过,时间也都可以对得上。”

“那果然有趣。”千芊笑得眼角像灌了蜜似的,一点一滴都能媚死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风笙聊着,师清漪一路听他们俩谈话,试着从风笙的回答中套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洛神只是看着前方道路,静默沉敛,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