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她召集诸将到此,是因为斥候来报,北宸国大军,撤军三十里,如今屯守在潜龙江畔,距离宣敬府大约有一百里地。
“莫不是打算退兵了?”一个副将摸着冒出青色胡茬的下巴。
庄副将性子稳重,皱眉道:“我看不像。这一战,北宸国伤者无数,但真正折损的并不多。”
清扫战场时,统计伤亡数字,死掉的北宸兵大约只有七八千人。有很多还是因为缺胳膊断腿,来不及撤退,被定北军补刀打死的。
因着立功,才升上参将位置的庄泽锐接过了叔父的话说道:“会不会是在等夏粮?”
对哦!北宸国已经占领了焦郁府,不必千里迢迢从国内运送粮食了。月令已进入五月,只要等到夏粮丰收,那妥妥的就是军粮。
不少人低声附和,最终又将视线集中在了大将军魏清辰的身上。
魏清辰问:“这段时日以来,北宸国攻城了几次?”
“前前后后,共围攻了三次,但前边两次,更像是试探。”庄副将回道:“郊野之战,则敌我双方,互有胜负。”
魏清辰沉默了半晌,抬起眼眉,环顾诸将,“若是我军攻城,久攻不下时,诸君,待如何?”
副将们彼此相顾一眼,都皱起了眉头。闵副将虽然脾气差,但不可否认领兵打仗是有一手的,他盯着沙盘想了一会,突然一副牙疼的样子,“大将军是说,北宸国会增兵?”
一句“大将军”,就这么自然而然,心悦诚服的说出口了。
一众副将却被他的话说得愣了一下,齐齐的转头去看大将军,脸色都不好看起来。
魏清辰指着沙盘,眉目冷然的道:“北宸军已过了潜龙江,我东耀国再无天险可守。宣敬府若再落入敌手,从我们之后,到京城之间,再无一处可与之匹敌的城池。可以说,我们,就是东耀国最后一道屏障!”
“我若是北宸大将,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攻占宣敬府,届时半壁江山,都在北宸股掌之中!”
议事堂里,一时间都没人说话,沙盘上山川俨然,城池俨然,潜龙江,亦俨然。
可是将士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日后,一旦北宸国越过宣敬府,无异于将大半个东耀帝国都暴露在敌人面前。在这个帝国中,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和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还同样有着他们的家人,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妻儿。
“大将军!该如何做,您下令吧!”一个副将,当先拱手说道。
余下的人也纷纷拱手做礼:“请大将军下令!”
魏清辰修长的手指在沙盘的长桌上轻点了几下,沉声说道:“即刻派出快马,带着本将军手书,分往北域六州,令各州州牧调动兵马,助我定北军戍守宣敬府!”
除此之外,她又一连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营中各部,加紧训练,不得懈怠!
第二:召集城中年轻力壮者,加入后备役,一同训练,并给予粮饷补助!
第三:拨出一笔银两,用以收购本地粮食,务必让所有官兵们吃饱穿暖,才有力气上阵杀敌!
年轻的魏大将军,站在议事堂中央,一字一句,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诸将无不信服,一同拱手领命!
当日里,十二匹快马就带着魏大将军盖了帅印的手书,马不停蹄的分别前往北域六州,为了以策万一,每个州郡都派了两名信使。
处理了军务,魏清辰沉着眉,走回自己的房间,一个传令兵匆匆跑来,交给她一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封书信,并一只小匣子。
这是,家里寄来的信。
魏清辰的眉目舒展了些,回到房中撩袍坐下,找来竹刀,徐徐的划开了信封。
信是楚明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