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自以为已经释然的衡宁看到这篇文章时,也忍不住眼圈发热。

纵使他不曾为那一刀感到后悔,但仍旧会不停地遗憾倘若那一切都不曾发生就好了。

温言书的这一篇文章经过了非常用心的打磨,衡宁以为这是最后一篇,往后翻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一章。

这一章的标题似乎在与衡宁那章呼应,名字叫《追星星的人》。

衡宁的指尖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这一篇是温言书的自白,一个甚至不愿回忆当年校园生活的人,剖开心扉写的充斥着暴力和泪水的少年时代。

“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迫暂停了好几次。因为当年的事情,我的精神状态不算太好,每每回想到那些苦痛的日子,我就会呼吸困难、彻夜难眠,完全无法写出哪怕一个字来。”

“我坦白,无论是写这篇文章、出版这本书、抑或是当年选择做记者,都是为了填补我当年心里留下的空缺。为了和我荒谬的过去和解,我为此赌上我的一生。”

“柔弱的性格、女性化的外貌、小众的性取向,这便是我少年时代犯下的‘错误’,是霸凌者惩罚我的信条。”

“放学后充斥着围追堵截的回家路、大课间从厕所隔间顶端淋过下来的脏水、后脑勺被砸到墙角缝的六针……这些就是我的校园生活,我晦暗生命里的一切。”

“我曾经花了一周时间,从各个药店攒下来一大把安眠药,打算就在我自己的房间里一了百了。但在准备回家服药的那一天,一个人把我从霸凌者的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

“我的黑夜里出现了一颗星星。”

……

“他被警车带走的那一瞬间,我的天空也彻底熄灭了。我曾经一度想不开,觉得是我亲手害得他的人生尽毁,是我的求助断送了他的大好前程。”

“之后的时间里,我的人生似乎只剩下两件事,一个是努力走出当年留下的阴影,一个是寻找当年我弄丢的那颗星星。”

“……幸运的是,如今他已经出狱,尽管他在牢狱走了一遭满身泥泞,但他依旧没有放弃读书,放弃声讨属于他的正义。”

“谨以此文,感谢我生命中出现过的那抹星光,也祝愿他申诉成功。”

随书出版的,还有一张二维码,扫进去就是《每周观察》最新的一条采访视频。

视频里,采访记者是已经归隐多年的老牌新闻人杨文武,而被采访人,则是本书的作者、近几年颇有名气的记者温言书。

这是温言书第一次公开露脸,他温柔好看的五官在视频里分外抢眼,得体大方的举止也叫人看得非常舒服。

视频里,他回答了几个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表达了一些关于青少年教育和校园环境营造问题的看法,最后又厚着脸皮宣传了一波自己的新书,短短十几分钟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了千万。

“这群人在干嘛,怎么都在夸我好看,到底有没有认真听我讲话啊!”温言书一遍刷着网友的评论,一边咯唠叨叨,“早知道爷露个脸就有这么大影响力,我就应该去隔壁娱乐台当个花瓶出道了。”

不过话虽这么说,温言书又一次凭一己之力引爆了一个新的话题,随着出版书的畅销,关于校园暴力的讨论,以及对于衡宁案件的探讨几乎同时被推上了最高潮。

似乎一切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从方方面面聚拢,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因为新草案的提出和温言书的报道,衡宁案件的重审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次,不仅有正义热情的网民提供舆论支持,各流派的学者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庭审现场外水泄不通,各家媒体蜂拥而至,企图第一时间记录一锤定音的瞬间。

而始终拿着□□短炮的温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