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2 / 2)

为积累了不少经验,又能挣到钱, 甚至把这件颇有些讽刺意味的事做成了一条产业链。

A大学子们大多心高气傲, 不屑于做枪手,有人尝试过, 也有人半途退场, 而阮慧手里的活并不见少,因此,她不得不在大一新生中物色新人。

陈念安便是她物色的新人之一,阮慧知道他曾有过小说创作经验, 不是那种走学术研究路子的学生,算是个好苗子。

在学校北门外的一家咖啡馆,陈念安和阮慧见面详谈。

阮慧是个容貌普通的女生,但眼里有锐气,讲话时条理清晰,会辅以手势表达, 很有感染力。

阮慧说:“编剧行业现在就是这样, 绝大多数资源都集中在知名的大编剧手里, 他们一年里接到的项目数都数不清,很多都会接下来,谁会和钱过不去呢?那来不及写,怎么办?就只能写个故事大纲,再往下分包。”

“先分包给小编剧,小编剧写分集大纲、分场大纲、人物小传等等等等,然后继续往下分包,分包给大学生,就是我们。我们的工作是扩写大纲,把两千字扩写到一万多字,把它变成剧本。”

“具体的操作是,我给你发作业,你写完后交给我,我来整理、润色、修改Bug,把你们几个人交的作业整合好后,往上交给小编剧,他们会再检查、修改一遍,最后交给大编剧,由他审核、定稿。”

“一些重点戏份,大编剧会写个比较详细的初稿,有些扣戏眼的台词,他们也会自己写,但别的场景和台词,咱们就得自己想。”

陈念安专心地听着,这是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专业里的确有一门和编剧有关的课程,任课老师叫施元启,是国内赫赫有名的一位编剧,影视代表作品众多,但陈念安还没见过他,那门课要大二才开。

阮慧继续说道:“我手里的活几乎都是施老师那边给下来的,他有一个编剧工作室,接到的本子都得署他的名,最多加几个他工作室里小编剧的名字,怎么也轮不到我们。陈念安,你要理解这件事,有时候,最后定稿的本子和我们一开始交上去的初稿,其实已经改得面目全非了,真让你署名,你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我能理解。”陈念安说,“不过,阮学姐,我没写过剧本,连看都没看过,真的没关系吗?”

阮慧说:“没关系的,到时候我先发你几个本子看看,你看过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然后我再给你一个分场大纲,你试着扩写一下,写完了发给我,我看过后,告诉你哪里有问题。”

陈念安知道,自己是个纯粹的新人,阮慧不会一上来就让他干正活,看来还是得从易到难地进行几次练习才行。

他点头道:“好的,阮学姐,那回头你发给我,我先学习一下。”

“别紧张,其实很简单的,不要有思想包袱,也不要太贪心。”阮慧笑着说,“就把它当成打工吧,干得好,一个月能挣万把块钱呢,署名算什么?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