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宋支书心里不愿女儿和他们多接触,却更不愿拂了吴秀的意思,只是看着她笑:“我算是知道,家里孩子们喜欢管闲事的性子像谁了。”
吴秀瞪了他一眼:“我又不是白张罗,人家不是给钱给票了吗?再说上头的人不愿他们出事,我这是为你着想好不好?”
宋支书连连点头:“对对对,是我想的不够周到。”
楚红也笑:“爸你现在把旧衣裳都送人了,都能穿新衣裳了,心里肯定很美吧?”
先前从顺安市那边弄过来不少瑕疵布,家里自然是挑好的留下,现在还有不少呢?
楚丹忍不住问楚红:“二姐,天冷了,能让何雯姐他们汇一些厚点的布料来吗?”
说完自己又叹了口气,一脸遗憾:“可惜咱们和何家不走动了,要不然还能让他们运输队捎带过来。”
楚红都没想到,小妹自己能提起何志刚来。
而且这货,竟然是为了不能请人捎带布料发愁。
她嘴角抽了抽:“没事,我认识何志刚的媳妇,上回她们买了不少布料,特意给我留了地址,说是有事尽管去找他们。”
其实这也是互利互惠的事。
他们帮忙捎带着布料过来,自己也能卖给他们便宜的布料。
而这小半年里,楚红和何雯也一直有书信来往,知道现在他们那边已经开始生产厚布料,她还说会给他们攒着,以后有车过去能捎带过来。
楚红不愿邮寄,是因为大件包裹太招人眼。
为了安全,还是捎带更合适。
楚红就问:“山上的择子成熟了吧?咱们今年多捡一些,留一半明年吃,再给何雯他们也送一些去。”
宋支书点头:“是可以摘了。”
楚丹就一脸不乐意:“弄折子粉太麻烦了。”
摘回家还得翻晒几天,再用锤子碾破果壳,捡出果实,用石臼打磨成粉,还要洗粉,晾晒,起码得忙活小半个月。
要是天气不好,那洗粉后晒不干,就会发黑,会白忙活一场。
因此哪怕有白捡的折子,也没多少人愿意费心去收拾,大家都宁愿吃碗番薯羹。
楚红就反问她:“那你还想不想要厚布料?想穿新衣裳,就别怕费事。”
爱美的楚丹这下不吭声了。
也幸亏宋家位置偏了点,下午时候熬猪油也没飘太远。
现在早晚已经得穿两件衣裳了,肉上抹点盐,留到明儿吃也不会坏。
等到天黑了,宋支书和楚彤,还有想凑热闹的楚丹,扛着米袋子的顾辞,悄悄的拎着篮子去了西山脚下。
宋东峥和姜明澈没有蜡烛,也没有油灯,因此只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可还没到晚上八点,哪怕浑身酸疼,躺在几块木板拼接起来的床上,也是睡不着。
等听到脚步声,两人都很警觉的起来,都靠在自己房间的门板上,听着外面的动静。
“小宋小姜你们起来一下开下门,我是宋支书。”
听到这话,两人赶紧打开门,看到拎着气死风灯的宋支书,还有那诱人的香味,都有点怀疑自己在做梦。
宋支书走进宋东峥的房间,把前因后果和他们说了一下,最后掏出一本小孩子的写字本子和钢笔:“也不再清楚是谁暗中照应你们,不过这也是好事,你们把收到的东西记一下,免得到时候攀扯不清。”
宋东峥觉得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嘴甜的很:“叔,您这是雪中送炭,以后还要您费心照应,我们肯定相信您。”
不管是谁家认识的人,暗中帮他们一把,也都是让他们精神一震。
要不然这白天辛苦干活,还吃不饱,吃不好的日子,真是让他们心生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