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的侧写结果是什么?”

柳回笙放慢语速:

“22到32岁,有车。身材中等偏瘦,身高不超过180。受过高等教育,有固定工作,工作跟生化医学有关,曾有关系亲近的人溺亡。”

顿了顿,补充道:

“各位,我们遇到了一个高智商罪犯。”

赵与颔首,认同她这个说法:“的确,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绳子用的市面上很普通的尼龙绳,抛尸地点附近没有监控,河边有很多遗弃的废船,可以帮他把死者运到河中央。这一切,都做过精密的计划。”

说着,立即有了侦查方向:

“老规矩,查死者生前是否与人结怨。调出近三个月死者经济往来,看是否有异常交易。”

8个人按照之前查郭崇安的案子进行分组,刚收拾好准备出发,刑侦二组的同事就跑了过来,神色匆忙:

“赵队,有新发现。”

“怎么了?”

“他们在红河,又打捞出一具尸体。跟这个一样,眼睛被蒙起来,手被绑到背后,离这次抛尸的地方......很近。”

^^^^^^^^^^^^^^^^^^^^^

新打捞出来的尸体同样是男性,死状几乎与杜建华一致。眼睛被蒙,双手被绑,身上绑一块石头,沉在红河底部。距杜建华的位置不超过100米。

只是,腐烂程度较杜建华严重许多,法医初步估计,死亡时间在一个月以上。

柳回笙将腐烂的尸体从头看到脚,眉头紧皱,嘴唇抿起。

赵与站在她身边,心情同样沉重:

“我马上回局里报告,正式把这两个案子合并到一起,定义为连环谋杀案。”

“嗯。”

“但这具尸体腐烂太严重了,身份不好定义,得花点时间。”

秦松建议:“可以把局里接到的失踪案调出来,让家属来认领。或者把死者的衣物和随身物品放到网上,看有没有人来认领。”

赵与点头:“嗯,只能这么做了。柳回笙,你有没有其他办法?”

柳回笙收回观察尸体的目光,在宽阔的河面扫了一眼,说:

“去问问杜建华的亲戚和朋友,应该会有收获。”

“什么意思?”

“共点效应。”

“共点效应?”

“就是说,连环杀人犯,他们选取的受害人,一定有某种共同点。比如年轻女性、年迈富人、幼童,他们身上的某个特性符合凶手的要求,才会被加害。”

“杜建华和这个人,都是青年男性,也算有共同点。”

“怪就怪在这里。”

“怎么说?”

“一般的连环杀人犯,会选择抵抗能力弱的对象进行杀害,很少会选青年男性。因为他们很强壮,很容易失手。”

赵与仔细琢磨了一会儿,回想入行以来办的案子,已经那些轰动全球的连环杀人案,的确很少选取青年男性作为谋害对象的。于是顺着这层反常的逻辑往深处探了一层,问:

“你是怀疑,这两个死者认识。而他们遭受处决式谋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一起做过什么事情?”

第049章 第二具屍體(二)

第049章 第二具尸体(二)

蓊城上次发生连环杀人案, 还得追溯到29年前。

当时,下岗工人王某在失去工作后产生报复社会的心里,接连在夜间杀死了7名单身女性。

案情报回局里, 立即引起河海区公安局全局警惕, 将刑侦大组三分之二的警员调动出来,组成特别刑侦队。

由赵与担任队长,刑侦二组组长担任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