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书里的极端犯罪分子。
在简单的动员之后,局长下了死命令:
“短短一个月,我市就发生了12起女性失踪案,这是十分恶劣、猖狂的犯罪现象。要知道,蓊城最近半年,失踪案只发生了2起。如此短的时间内失踪12名女性,可见,凶手是藐视司法、藐视警队的狂徒。他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组织。现在,我宣布连环失踪案专案组正式成立,由赵与担任专案组组长,柳回笙担任副组长,全权负责失踪案侦破。专案组所有48名成员,服从赵与指挥,全力破案!”
噌!
所有警员利落起身,如突然发动的机械齐刷刷抬手敬礼,身姿挺拔,眼神坚定。
^^^^^^^^^^^^^^^^^^^^^
赵与很快就接手了12起失踪案的侦破任务,常年的刑侦经验让她的上手速度非常快,在可容纳60人的大型会议室内,她很快将48人进行分组。
“目前案情资料掌握得还不够,只能做一些基础的判断。当务之急,是搜集更多的失踪者线索。我将专案组分成6组,每组8人,各负责2名失踪者。PPT上是需要搜集的信息,包括学历水平、财务往来、个人纠纷、职业种类及单位地址等。等下我会发群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失踪者的职业信息、家庭住址、最后在监控中出现的位置,这几点需要查得很清楚。”
话音落地,隶属于市局重案组的一名警员抬手质疑:
“赵队,要查在监控中最后出现的位置我可以理解,但是家庭住址和职业信息,这两个在报案文件里面已经有了,有必要再查么?”
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立即有几个人附和:
“对,家庭住址这些信息已经有了。”
“有可能只是刚好晚上一个人回家,所以被凶手盯上了。”
“或者这12个人一起去过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情。之前你们破的红河那个案子,那几个受害者不就是以前霸凌过别人么?”
质疑的除了市局和其他分区的警员,连重案组内部,秦松跟忠哥也是眼神茫然。显然,大家都对住址和职业这两个点心存疑虑。
这问题问的是赵与,出声回答的,是面不更色的柳回笙。她停下手里的笔,扣上笔盖,打横放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方,抬起的面容如月光一般皎洁。
“短时间内这么多女性失踪,无论她们是被绑架还是被杀害,都说明,凶手是一个,或者一群犯罪欲望很强烈的人。”
她耐心地解释,毕竟,要想手底下的人配合工作,得先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而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加害这么多人,行凶时还没有被监控拍到,一定在动手前就选好了目标,然后在监控盲区动手。所以,案发之前,凶手的行动轨迹一定会跟失踪者重叠。那么,失踪者住什么地方、在哪里工作、回家路线是哪一条,这些行动轨迹,就格外重要。它们的交叉轨迹,就是凶手的主要活动范围。”
这解释合情合理。的确,在办理连环案时,最重要的,就是查找每个受害人之间的共同点。于是,48个人便按照分工安排的内容投入战斗。而赵与和柳回笙所在的1组,负责的便是最近的两起失踪案。
姜蓉:32岁,美甲店老板,开完店后吃宵夜途中失联,距今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