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各得了四个红包。

沈少安摸摸两个孙子的小脑袋,示意他们去跟兄长行舟玩耍,他又请了朱立勤几个坐下,自己也挨着父亲坐下。

沈先生就笑眯眯地看着小儿子说起家里的情况,“我这边没有大兄二兄生得多,我只生了三个,成昭,成晚,成昀,他们三个都已经成家,早就搬去工厂里住了。”

“成昭三个只把十岁以下两岁以上的孩子,给放了过来,就是行舟和行苇行藏三个,大些的行恩行度和行识没有住过来,还有一个去年出生的小行谊,也没有住过来。”

朱立勤就说沈先生,“先生还说我好福气,您这福气也很足呀,少东家和二少那边,早些年准备离开楚南的时候,就子女很不少了呢。”

“你也说了早些年就不少了。”沈先生也笑呵呵地说起长子次子那边的事情,说起来都还好。

朱立勤觉得大家都好,那这就挺好的,“看来大家都是挺好的了。”

沈先生摇了摇头,却跟朱娇娇说起了自家小女儿,“娇娇,阿央你还记得吧,那会就喜欢跟你一块儿玩耍的。”

“阿央姐姐,我记得比我大两岁多,这些年过得还好吧?”朱娇娇自然是记得的,那会她在县城本就没有什么伙伴,自然跟沈先生的女儿阿央还是有些往来的。

沈先生说起这个小女儿就有些叹气,“我们回了京都,就给她办了亲事,不想她嫁的那家,没几年就去了港城,又从港城去了欧洲,刚开始还有信传回来,后来很久都没有信回来了。”

大家听了这个事情,也就能明白过来了,为什么沈先生会从以往那般,又捐生意捐房屋的,还是到了这个地步来了。想来就是受到了这海外关系的影响了。

“沈先生不用担心,前些年没有信想是卡得紧,过一两年也就能有信了。”朱立勤宽慰沈先生。

沈先生叹了口气,“只盼着她过得好吧。”

朱立勤又说了好几句宽慰沈先生,还说起家里也是准备要寻亲的,正好将来也能一起忙这事。

另一边,叶有华看着少安媳妇的动静,就是要忙碌厨房里的事情,他跟妻子暗示了一下手表。

朱娇娇也看到了,这个时间点,确实是不早了,也该要告辞了。

朱立勤也有看着女儿女婿的动静呢,他看一下时间,这都快七点了,确实是不早了,因而便跟沈先告辞。

沈先生很是不舍,“就要走了?”

“今儿还得去沈措家里。”朱立勤很是诚恳地邀请沈先生去家里住,“这是家里早些年就托了成忠,帮家里买的院子,屋子住得还算是舒服,成忠于这一块还是学了点的,您就去那边住着吧。”

“那边是平房,不比这边上下楼麻烦。院子还算空旷,廊道也有,正适合饭后散步消食,池塘也有,闲来无事钓鱼也成。”

朱立勤目光恳切地看着沈先生,“当年先生救我于危难之际,后来又教了我这般多的本领,子子孙孙都受益无穷。明德从来未曾有机会报效一二分,还请先生给明德这个机会,且让明德为先生略尽绵薄之力。”

家里的想法是,接了沈先生,还有老先生一起,请来入住家里,正好有个伙伴相伴,住起来也舒适。

沈少安听了朱立勤这话,又是羞愧又是难受,还有些意动,老父亲快九十岁了,还跟着他们住着这筒子楼,实在是有些受罪。

要说别个这样请求,沈少安自然是一口就拒绝了。可是这是明德叔,当初看着自己长大的明德叔,沈少安却是有心想要接爱这个建议的。

沈先生听了却只是摇头,“这边我也过得挺习惯的,这些年勤加锻炼身体,上下楼不算麻烦。”

“不如请叔父先去家里看一看。”沈措原本一直听着没有说话的,这会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