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琅没想到她会问这个,反应了一下才回答:“十三。”
“十三岁,你带着他的遗物出来行走,直到今日?”
“是的。”
顾长绮轻叹一口气:“好孩子。”
她凝望着跳跃不止的烛火,感慨道:“双儿若有你这般韧性,也不会如此。”
她们谈了很久。
几乎东方既白,林中有鸟雀声响传来,风中浸润了沉甸甸的露水气息,廊下的灯柱都已燃尽。
泠琅送顾长绮出门,老者行到院里,一个纵身,身影便消失在茫茫晨色中。
有人走到她身后,没有开口,她凝望昏沉天际,并未回首,却知道是谁。
“掌门走了?”江琮问。
“走了。”泠琅回答。
江琮没有说话,他看着少女的背影。
她一语不发地立在未醒的天际之下,背影有些哀愁和惘然。这种情绪极少出现在她身上,至少在他眼里是头一回。
他忍不住猜想,她现在是不是在流泪,就像之前。
她于睡梦中唤了声母亲,他抬眼,便瞧见一点泪珠于她眼角滚落,闪着碎光。就那么一瞬间,刚好被他看见。
他其实是见过她流泪的。
在侯府的时候,她眼泪成串,说来就来,十足的哀婉柔弱。或是感动于一柄朱钗,或是因他伤势而担忧,总之都是些故作姿态。
但今日不同,他当时靠在椅背上,凝望那点脆弱的痕迹,他必须要十分克制,才不会上前为她拭去。
他很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在独享什么样的苦痛。
他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
第69章 风波尽
天未亮, 万物未醒,只有几颗晨星在寥落闪烁。
他们站在沾了露水的院子中说话,用彼此才能听闻的声量, 比风更轻薄。
“顾掌门同我说了很多, 关于李如海和李若秋,”泠琅望着天际,“你应该知道了我母亲是谁。”
江琮低声回应:“只是猜测。”
泠琅垂下眼:“她说我们生得很像, 五官形貌都相似,但气质截然不同……母亲要更温和安静,大多数时候喜欢笑,并不怎么说话。”
“她穿绿衣, 不戴钗环首饰,和我一样用雁翎刀,但我使得比她要好。母亲其实并不喜爱用刀, 这大概是她最后离开师门的原因。”
“是不是很奇怪?刀尊李虚极一生只收了两个徒弟, 一个成了名誉天下的刀者, 一个其实根本不爱用刀, 甚至叛出师门……而这两个徒弟竟然爱上彼此, 并且有了后代。”
泠琅视线中显露出疑惑茫然,她其实很难他们的恩怨情仇,它太过久远陌生,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掌门在说这些的时候, 也只是在讲自己的话, 比起解疑答惑,更像在单方面的倾诉。
不过是一个老人对着故人之女, 缅怀一点无法复现的往事罢了。
兴平十七年, 顾长绮和柳长空下山游历, 在某处葱茏山谷,和同样出来历练的李如海李若秋相遇。
一方是剑祖弟子,一方是刀尊之徒,又都恰好最敞亮痛快的年纪,他们一见如故,且战且饮,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妙又漫长的夏天。
那时候的交游可以十分纯粹,因为剑耍得漂亮,因为刀挥得好看,所有纷争尘喧都离这里很远,年少的人只需尽兴,不管其他。
他们大可以从晚上饮到第二日鸡鸣,又于天亮之前攀上山巅等待日出,在橙黄绯红的霞光之下,偷睨心上人漂亮的眉眼。
是的,李如海欢喜他的师妹李若秋,这一点瞎子才看不出来。
顾长绮不是瞎子,所以她能看出来,她也不是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