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1 / 3)

这黔国公却也是妙人儿,诸事不提,一心帮衬国舅大都督,甚至让底下人都有些闲话传出来了,说国公爷当年也是一条好汉,怎地如今成了点头国公了?

话说当年黔国公的确是一条好汉,十年前,缅甸王寇云贵,无数土司誓死反抗,其中有土司名多士宁的,有个女婿叫岳凤,此人是江西商人,读过书,做生意折了本,结果被多士宁看重,不但让他当了自己的司记官,还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岳凤。

后世毛太祖有一句话叫做[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套用在岳凤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此人野心甚大,暗中谋害了多士宁,自己就坐上了土司的位置,勾结了一些有异心的土司作乱,并且还派出使者勾结缅甸,一时间攻占十数城池,糜烂地方。

后来黔国公沐昌祚征集汉土军数万,就把岳凤给剿灭了,刘??和邓子龙当时都是在黔国公麾下打出了威风,后来被封了腾冲和姚安两营的主官的。

这位黔国公后来还数次打败了寇云贵的缅甸军,说他是一代名将,或许有夸大,但当时无数在黔国公麾下听令的土司们,恐怕还真就这么想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像是朝廷的巡抚,虽然是封疆大吏,但到底是流官,今儿来明儿去,而土官们都是世袭的,说个难听的,得罪了巡抚也不怕,但得罪黔国公就不一样了,要知道,黔国公可是世代镇守云南的征南将军,与国同休的,故此抱黔国公大腿的土官当真不少。

不过后来黔国公在文臣手上吃了大亏,被下旨训斥,要知道那时候正是张居正当朝主政的时代,张居正一代名臣,尤其看不起武勋的,黔国公那时候被那么多文官弹劾,他能不借着机会狠狠修理一顿黔国公么?还正好杀鸡骇猴给天下的武臣勋贵们一个下马威。

黔国公差一点被削爵,故此胆寒了,从此在文臣跟前就低了一头,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生态圈。

土官因为黔国公世代镇守云南而低黔国公一头,黔国公被张居正修理过从此胆寒又低巡抚、兵备道等文臣一头,而文臣们又因为土官光脚不怕穿鞋的而低土官们一头,恰好形成一个制约的圈子。

说实话,这恐怕也正是上位者所愿意看见的。

不过,黔国公在国舅大都督跟前如此伏低做小,那些土司们,就看不下去了。

沐昌祚等若是这些土官们的老上司,老上司怕文臣,他们也就忍了,毕竟大明是文臣治天下,可如今老上司连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都那么敬若上宾,这些土官们可就有些忍不下了,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曰,有土司官名马千乘的,年轻气盛,忍不住就口出狂言,说那小国舅有何德何能,居然能让国公爷给他帮衬?

若是乖官认识这个土司官马千乘,保管会啼笑皆非,这个马千乘,乃是世袭石柱宣抚使,历史上秦良玉的丈夫,这不就是夺妻之恨么!怪不得这么大怨气。

第465章 下官想跟大都督讨教讨教

石柱宣慰使马千乘,据说祖上是大汉伏波将军马援,世袭节制当地九溪十八洞,按说乃是汉人中的好汉,可实际上,便如本书前文所说,自秦汉开始,历朝历代多有不奉中原正朔的遗民渡海往扶桑避难,最后这些人哪儿去了?都变成扶桑人了,就像是扶桑四国岛诸侯长宗我部元亲,扶桑史学界不是普遍考据认为是秦始皇十二世孙远渡扶桑后流传下的一支后裔么!

当然,圣人早有类似定论[华夏入诸夷则诸夷之,诸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当然,这句话后世也成了汉奸们投降的滑头话。便如国舅如今鼓吹[尊王攘夷],不知道的以为此乃后世扶桑专有名词,可实际上这本就是儒家词汇,历史上明代大名士朱舜水东渡扶桑,受扶桑有识之士礼拜,鼓吹尊王一统论的《大扶桑史》,其编纂者悉数为朱舜水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