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1 / 3)

这时候快步赶来的牛福云听了,心中倒是有些懊恼,居然没第一个拍上国舅大都督的马屁,他赶紧大步走上去,一抱拳,单膝跪倒,“末将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牛福云叩见大都督……”

“你就是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啊!”乖官脸上带笑,“说说,为何把我关在门外?”

这话一说,牛福云背后冷汗就下来了,暗自吞了口口水,脑子盘桓一下,这才道:“末将也是职务所在……”

“那为何现在又开门了呢?”乖官不等他解释,就打断了他的话。

牛福云脸色顿时惨白,乖官却不跟他说话,转身带马,缓缓在一万九州兵跟前走过。

方才城门一开,这些九州兵就被乖官示意停止唱歌,这时候看心中最值得卖命的宣慰司使老爷要说话,一个个更是把腰杆子挺得笔直。

“诸位,你们吃的白米饭,穿得衣裳兵甲,都是自百姓身上而来,如今,北京的百姓们遭了罪,该咱们去报答百姓了……进城……”

随着乖官手一挥,大军整齐地就往城内而去,嘹?鹊母枭?再次响起,皮靴踏在地上,整齐划一,地面都微微震动,可是,围观的百姓不知为何,总觉得心头暖暖的。

也就是戚爷爷练出来的兵才是我大明的脊梁啊!

戚继光跟这些九州兵有一个永乐通宝的关系么?可百姓们却下意识就这么认为,而乖官,虽然也有无数百姓开始念他的好儿,可暂时还养望不够,跟戚继光在民间的声望比起来差远了。

别以为古代的兵就不救灾,有史可考的,戚家军就参与过地方上的救灾,当年乖官和单赤霞在往天津的路上小店吃酒,为何那店主听了他是戚爷爷麾下百户出身,就一定要送他酒食?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

当然了,戚继光这个人,做事还是很讲究的,他绝对不会干出不尊朝廷的旨意擅自调兵救灾的事儿,但是郑国舅可就不一样,他能干出这样的事儿。

在古代,救灾啊施米施粥啊这类善事,不是不能做,只是不能大规模地去做,譬如黄河泛滥,整个县遭灾,朝廷还没来得及救,你一家一姓先救了,你想干什么?这个罪名叫做刁买人心,和造反差不多,戚继光为人做事小心谨慎,他绝对不会做出这等遭人把柄的事儿。

乖官这番举止,不足一天,就在整个北京城传播开了,加之一万九州兵立刻到了灾区,二话没有,拔了衣裳就干,清理倒塌的房屋,救治百姓,随后,又有源源不断的兵丁,带着御寒的毛毯,按每家每户发到人手上,又竖起大锅,熬的米粥插筷不倒……这倒不是乖官省钱不肯给百姓发肉馒头,实在是做肉馒头太麻烦,不如熬米粥方便,而这时候显然是方便快捷更加重要。

加之还有随军的太医给百姓治病,这时候的太医并非如后世影视剧一般渲染得多么值钱,实际上,地方上有政府许可的都叫太医,而且数目很庞大,乖官在漠北打仗,这个需要更庞大,故此太医人数当真不少,给灾民百姓瞧病,却是尽够了。

原本朝廷上下都在扯皮,那些清流都在攻击万历和郑国舅,哪儿有心思管屁民的死活,这时候遭了灾的百姓就感恩戴德,自然,有那些心怀叵测的,不干事儿,还不准别人干事儿,就盯着这些人,看看有什么忤逆之语,他们好弹劾郑国舅,却想不到,那些太医几乎一个调调儿,都是说,[这是皇上的恩德]云云,想抓把柄都没有。

至于乖官,他还不至于非得在现场作秀,这时候却是回到了自家府上,正在跟董哥哥商量事儿。

“王锡爵这个阁老做久了,脑子都僵化了。”董其昌听了乖官给他说王锡爵微服去天津的事儿,冷笑着就如此说,“攀诬人家叔嫂通奸?这真真是有辱斯文。”

乖官一拍大腿,“着啊!我怎么可能同意这样的做法,大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