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2 / 3)

却找不到理由来反驳。

有人自然就有纷争,这些五城兵马司守城门的,也如此。

倒是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牛福云远远听了这家伙的话,心中顿时一动。

像是如郑国舅这般外戚领兵的,开国有过,后来几乎绝迹,更别说是带大军入城了,可以说是忌讳之极了。

可是,话也得反过来说,万一,真的如那满老油子说的,郑国舅是来给皇上撑腰的呢?

当今宠爱郑妃,这已经是天下皆知,渐渐形成一股势力,像是今年礼部试出来的状元焦弱侯,替郑贵妃编撰的[闺阁图说]写序,探花董其昌,更据说是郑国舅的斩鸡头拜把子兄弟,有这两个标杆,可以说,这一榜出来的进士,身上通通都打上了郑贵妃的标签。

这也是古代官场常态,同榜进士的同年这种身份,甚至比一般的兄弟还要关系好,当然了,也非绝对,一榜同年中唱对台戏的也有,但相对而言,前者才是正常的,故此官场上常常看见某某御史弹劾某官员,结果牵扯出来一大堆官员。

这牛福云就想,当今才二十出头,不出意外,还有几十年的天下好坐,若是真能巴结上郑国舅,那便是发达了。

前文说过,五城兵马司并不像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权势显赫,这个衙门的名字听起来威武霸气,似乎让人想到后世的卫戍司令部,可实际上,它只是个六品衙门,更类似于后世的城管,你要真以为三千城管就能横扫天下,那只能说明你的想象力合适去当作家。

那么来说,牛福云想要巴结郑国舅,便也顺理成章了,他唯一要考虑的是,带兵入京,这毕竟是极为忌讳之事,若郑国舅日后被清算,那怎么办?

城外的一万大军排着整齐的队列,把城门堵得严严实实,城内外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无数百姓纷纷指手画脚交头接耳,毕竟,像是这般严谨阵仗的兵丁,用不多见来形容都是轻的,生平仅见才更加合适。

这些九州兵本就慕天朝教化,在单赤霞总兵老爷操练之下,九州岛人野蛮之性渐去,却留下悍勇和忠诚,加之在天朝每天有白米饭可以吃,这在扶桑可是大名的待遇,还得是那种十万石格的大大名,谁不甘心报效?当然了,他们报效的对象是郑茂才老爷。

这些化外岛民,如今俨然便是精锐,你要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肯定会操着不太流利的大明官话自豪地说自己是大明九州宣慰司使老爷麾下,大明九州宣慰司使何人?立花道雪?非也,是个人都明白,真正的大明九州宣慰司使那是郑国舅。

严谨整齐的东西,总是叫人赞叹的,像是后世阅兵,一个个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观众们总是热血澎湃的,如今这一万人穿着大明的红色战袍,堵在城门口队列严谨纹丝不动,却大唱什么[为子当尽孝,为国当尽忠……好心待百姓,莫奸淫人妇女……]瞧着便和普通兵丁不同,有些有见识的,便低声说,这是戚爷爷的兵才有的威仪,如今戚爷爷去了广东,想必,是那位号称[剑法天下第一]的单总兵老爷麾下的兵,这位单总兵老爷,据说是得的戚爷爷真传……

单赤霞接掌蓟镇不久,名声不显,他如今名气,还托他的剑法名头大,这次又在漠北立了大功,这才被北京百姓知晓。

又有人要问,领头的那个唇红齿白的少年何人,旁边就不屑一顾,你连咱们北京城出来的大名士都不知道?这是大兴郑茂才,就是那个作[人生若只如初见]的。

哦!杀生茂才。

由百姓们的对话,也可见大明民间文贵武贱的思维深入骨髓,乖官做了那么多事情,到底,还是作[人生若只如初见]最让人津津乐道,其次才是在大漠上杀得鞑子人头滚滚,至于海外扶桑,相比较起来,却是不值一提了。

这时候,城墙上牛福云却是咬牙做了决断,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