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等,俱都是一时清流,这些人中有很多人便是日后历史上[东林点将录]上头所谓的天罡星、地煞星。
旁边张诚伸手给万历抚着背心,一边轻声安慰万历道:“万岁爷可别气坏了身子……”随即又破口大骂骆思恭,“万岁爷就是养一头猪,也比你强点儿。”
骆思恭被他一阵骂,非但不生气,还暗中用感激的眼神看了张诚两眼,这时候若要帮着说好话,那才真的是落井下石的,说不准万岁在气头上就把他的帽子给撸掉了,反倒是大骂,却表示自己在陛下心中还有位置。
好歹把万历的气给抚平了,又招手让不远处伺候的小太监端来一碗参茶,试了试温,小心翼翼端给万历,“万岁爷,为这些人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倒是慈圣皇太后那边,是不是去……”
他说到此处,就停下不语,有些话,点到为止,往深了说,即便他是万历跟前信任的伴当太监,却也不合适。
万历心中顿时一惊。
历史上万历和他生母此慈圣皇太后便关系日益紧张,反倒跟嫡母仁圣皇太后更亲近许多,慈圣皇太后常常板着脸教训儿子,甚至还威胁过儿子说哀家不止一个儿子……倒是仁圣皇太后,常常跟他亲近,听到他给老师张居正跪奉汤药,甚至还把他搂在怀中落泪,两两一比较,他自然就亲近嫡母而远生母了。
后世家中无有兄弟姐妹的或许无法理解,但这种情况其实也正常,即便都是亲生儿子,也会有喜欢谁不喜欢谁的,市井俗话中讲[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像是万历的兄弟璐王殿下,慈圣皇太后如今还养在宫中,还理所当然,就是这个缘故所在。
慈圣李太后的权势欲望有多大?她实际上又有多大权势?
这两个问题合二为一,万历六年,李太后加尊号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十年,又上尊号,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和陈太后一起祭天(一般来说天子才有资格祭天),再往后,万历二十九年,再加尊号,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万历三十四年,又加尊号,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
而在这屡加尊号的几十年中,万历二十四年,陈太后病故,这时候出了一件事情,万历居然不送太后出丧,这完全是违背当时伦常的行为,而万历怎么说也是受过严格的教育的,为何如此?不至于啊!非要闹得朝臣纷纷,给皇帝上书斥骂?
甚至连抄张居正和冯保的家,万历也要问李太后,说[年来无耻臣僚,尽货以献张、冯二家],李太后默许之下,万历才敢去做。
所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权势欲望的老太太,虽然说因为乖官,大明朝已经发生了很多历史上不一样的变化,但是从小被李太后耳提面命的万历,实际上打根子上还是颇为畏惧李太后的,像是这次郑妃诞下皇子朱常?s,若按照万历对郑妃的宠爱,怎么也要争一个皇贵妃的名头,但是,为何生生就在贵妃的位份上止住了?说到底,这里头还是有李太后的手脚。
像是万历二年的状元孙继皋,如今是吏部侍郎兼经筵讲师,万历二年的万历,能管什么事儿?还不是出自李太后的手笔,用天子门生的规矩来套用的话,他便可说是李太后的门生弟子了,实际上李太后也颇为重视他,时常请他入宫给璐王讲课。
吏部侍郎,那可以称之为天官了,孙继皋也的确主持过春闱,门生弟子也算无数了,哪里还需要给璐王讲课,翰林院难道就没人了么!说白了还是一个太后的宠信。
如今万历手头上有钱了,底气也粗了,但是,李太后依然是一道他无法迈过去的坎儿,别的不讲,只说一个孝字,就要牢牢地套住他。
所以张诚就很隐晦地提醒万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孙继皋、赵南星等人,又一直得李太后尊崇,这事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