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1 / 3)

河湟地区从汉朝开始就已经被中央朝廷开发,不过这儿一直是多民族地区,始终是比较落后且乱的地方,大明在此处设立卫所两级军事单位兼管军政,对当地投赴朝廷的少数民族施行招抚,又设立二十一个番僧僧纲司,从军事和政治全方位对当地进行管理。

当然,由于朝廷总的政策是招抚,对于当地土族首领基本是保持[持之以礼,授之以官]的态度,从此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土司。

所以,河湟地区的管理,基本是处于卫所、府县、土司、僧纲司这四种管理之下,这其中,还以僧纲司的势力为最大,为何,当地藏传佛教势力庞大,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和民众,实际上是具有僧纲司和土司双重身份,形成了彻底的政教合一制度。

这块相当于后世甘肃青海地区的地方,是大明朝颇为落后的地区,但是这是相对于大明来说的,而对于乌斯藏来讲,河湟地区可是肥美之地,在这儿的僧纲司做一任僧都纲,无疑就相当于天朝的官员要去杭州、扬州这种地方做官,那真是好去处啊!但凡外放为官的,谁不想去?

故此,儿呼哥庚一时间,却是怔住了,还以为国舅爷跟他开玩笑呢!

他是达赖的侍僧,这侍僧,怎么说呢!就相当于领导身边的秘书,那绝对不是说只是侍候这么简单的,譬如北宋的佛果禅师圆悟克勤,最先就是在五祖法演跟前做侍僧参悟佛法,有一次一位刑部侍郎前来参拜五祖法演,请教佛法,圆悟克勤在旁边就开悟了,五祖法演就高兴地逢人就讲:我这小侍僧已经参得禅果了。

圆悟克勤最终成为北宋临济三佛之一,多次被皇帝召见说法,赐紫衣。

所以说,儿呼哥庚绝对不是什么服侍达赖端屎端尿的,说白了,他就是达赖的弟子。

乖官看他一脸的呆滞,忍不住就笑,“怎么?嫌弃俸禄少了不乐意?”明制,僧都纲是朝廷的九品官身,月禄米五石。

第415章 管坑不管埋

对于国舅爷的玩笑,儿呼哥庚可不敢接话儿,不过,他也是个谨慎的性子,虽然明白了国舅爷这是要抬举他,可是,他依然很小心很隐晦地给国舅爷提了一个醒儿,“孔雀殿下,河湟从太祖皇帝开始设立僧纲司开始,到如今两百年下来,大约有二十多个僧纲司,殿下准备让小僧却是往哪儿去?小僧愿为殿下献上绵薄之力……”

他这话明里头似乎是在询问自己的前程,可实际上却是在隐晦地提醒,殿下,河湟两百多年下来,势力盘根错节……

两人的话,其实都有言不尽的意思在里头,大家都是聪明人,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对于国舅爷的抬举提拔,儿呼哥庚虽然愣了愣神,但他也是达赖的近侍弟子,从小出家,说个不好听的,在乌斯藏他就是最顶尖的学问人之一,要知道,像是如他这般,被大喇喇提拔为贴身弟子的,首先一个最紧要的条件就是要通读大藏经。

说个不好听的,那是比大明的进士老爷还稀罕的物种,大明考进士,题目无非就是那么几卷儒家典籍,而能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的,那能是普通人么?

格鲁派的创教者宗喀巴大师提倡的是严守戒律由显入密,往往要求先学显教经论,并且礼仪规严,每学一部经论,还要考试,通过了才能继续学下去,继而才能得授密法,普通的格鲁派僧人要先学指定的五部显教经论,考试合格后再学密乘。

而如儿呼哥庚这般,是被当做传法弟子看待的,更加不同于普通僧人,儿呼哥庚光是看大藏经,就是十年的时间。

所以说他是聪明人,乖官微微流露出那么一丝意思来,他一愕之下,顿时就明白了。

锁南坚措虽然还没有得到朝廷的册封,但实际上呢!甭看达赖喇嘛急得火烧火燎的,其实不过就是当局者迷罢了,要知道,俺答汗和土蛮汗都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