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也是在宣府镇出边关,认识三娘子的。
这伍枫是刚刚上任没多久,他也颇热衷于功名,不过,从嘉靖年中进士开始,熬了这么多年下来,也才做到宣府总督,他内心颇为不甘啊!
大明以京官为贵,这宣府总督听着威风,好像地面上的土皇帝一般,可是读书人无一不以入朝为官为最大褒美,伍枫自觉自己资历早就足够了,不说入阁,入六部总可以罢!奈何寡妇睡觉,上头没有人啊!甭说入六部了,像他这样做了宣府总督,不加兵部的衔头,说话都不太好使。
而他婉转拍了乖官的马屁以后,乖官顿时心领神会,投桃报李,立马儿用锦衣卫系统的八百里加急,给京里头送了一份奏章,宣大蓟辽四镇出兵,宣府总督伍枫协理粮草后勤着实有功,乃是能员,万历一看小舅子的奏章,当下一笑,有个好妻家,当真助力不小,总比父皇强,不但没助益,还处处拖后腿……他老子隆庆皇帝的妻家,可不就是武清侯爷家么,武清侯爷干的什么事儿?倒卖军服,以次充好,被御史言官弹劾得天下皆知,弄得皇家恁是没脸面得紧。
而他的小舅子,还会帮他拉拢人,当下就让司礼监拟了中旨:着加宣府总督伍枫,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
这份中旨也能直接提拔人,只不过就是法律程序略微不完善,容易被人诟病,不过这次内阁和兵部都没给皇帝扯后腿,一来有理有节,人家这功劳么,还是比较实在的,毕竟宣大蓟辽四镇的功绩在那儿,二来,万历这阵子扬眉吐气,民间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万历这时候的心情大抵是差不多的,他手上有银子,大量的银子,心里也不慌,不像是以前,内库没钱的时候,还要腆着脸儿去问户部要,户部尚书常常就板着脸回一句[陛下,户部没银子],能把你噎个半死。
不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么?皇帝要银子还要不到?
呸!这话你也信,孟子还说[民为贵]呢!可小民什么时候贵过?
大明秀才杀人,诬告他人,即便打官司输掉了,按照大明律,高罪吸收低罪,最后也不过就是徒刑两年,而秀才功名有个好处,[例不的行],也就是说不立刻执行,最后也就是罚点银子了事儿,这跟后世权贵撞死人后判两年,有甚区别?
甭说过去,即便五百年后,小民依然是小民,有些话,只能在书里头瞧瞧,万万当不得真的。
故此万历这一次的旨意顺畅无比,立刻就被内阁加盖印章,兵部签署就下发了,不说万历心中得意,朕的旨意什么时候这么顺畅过?那宣府总督伍枫得到任命后,欣喜得手舞足蹈,这下真是得偿所愿了,如何不喜?
这总督有兵部右侍郎头衔和没有兵部右侍郎头衔,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这天下的总督,有兵部头衔的,可不多,何况还加一个协理戎政,这类似于后世官场说的[入常],有了这个协理戎政,也就是说,即便是兵部的事儿,他也有举手发言权了,虽然这发言权不重,但好歹也是自己的声音啊!天下督抚,有几个能在兵部发出自己的声音的?
果然,还是跟着国舅大都督有前途啊!
伍枫忍不住就欣喜,忙不迭又往漠南派出精锐的部队表示对三娘子接任的慰问,这就等于后世所说的联合军事演习,或者说军事访问,三娘子以前也常常带人入关慰问,有明一朝,或许三娘子执政的那些年,是大明和蒙古关系最好的时代。
这时候的边军还没有后来那么糜烂,虽然被总兵董一元带走了数万军马,但留下来的也有不少还算得精锐的,有加兵部右侍郎衔的总督大人的命令,被指令出塞的一个参将宛如一跤跌倒捡着个金元宝,笑得嘴都咧到后槽牙了,原本没捞着跟董总兵出塞的机会,还颇为懊悔,没曾想,还有如此的机会。
三娘子有了准提佛母(宗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