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2 / 4)

勾结小吕宋。”

董其昌顿时打了一个寒噤,朝廷刚死了五万户商人在小吕宋,这时候扣人一顶勾结小吕宋的帽子,他甚至已经想象到了,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们被愤怒的百姓一人一口分尸的样子……

略一犹豫,他忍不住道:“这个……是不是太狠了,囤积居奇虽然可恶,却也是商业手段。”大明商贸发达,从明中期开始,商人不断掌握着各种各样的权利,成化年的时候,北京商人罢市(都市店肆佣工,皆闻风匿避,至闭门罢市累日――明《菽园杂记》,陆容),什么锦衣卫、东厂,顿时成了笑谈,你再狠,要不要穿衣,要不要吃饭,吃喝拉撒,全离不开商人,到最后,朝廷也不得不屈服。

商人们发现,原来,大家联合起来,力量是如此之大,从那以后,百多年下来,商人的确可以左右朝政了,别的不说,像是张四维、许国这等豪商家庭出身的人能做到阁老,就已经充分说明问题了,百多年熏陶,民间舆论实际上也认可这等手段的,认为商业买低卖高,囤积居奇,这些都是正常的路数,明中后期无数的话本中,很多话本唱词的主角都是靠做买卖致富,手段无非就是看准时机,买上大批便宜货等升值,随即积累万贯家私,这样的手段,其实已经被老百姓接受认可,官员们甚至公然说,做买卖也是理所当然,若不然,何以养家,连许多礼教大儒也是这么个腔调。

故此,乖官扣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一个勾结小吕宋的帽子,董其昌便忍不住觉得这未免太狠,似乎有伤阴德,要知道,真正勾结小吕宋的,可正是你郑国蕃啊!

听董其昌口气犹豫,乖官就说:“那,大兄有什么好主意?”董其昌顿时哑口无言,他若有好主意,当即就在南京操办了,何至于巴巴地从南京跑来苏州找乖官商量么,还不是没辙。

“我业已修书一封从朝廷快驿往宁波去,让那静胖子想法子从天津那边调回些粮食回来,不过,远水济不得近火……”董其昌叹气,他其实已经做了很多手安排,要知道很多事情乖官都是放手让他干的,说实话,他做和乖官来做,差别并不大,如今很多权贵也都晓得,此人是国舅爷跟前的人,根脚肯定是在德妃娘娘那边,若不意外,明年慈圣皇太后诞辰的恩科,这位一榜进士是跑不掉的。

“我就怕调不来粮食啊!”乖官冷笑,他这时候定下心来一想,单单只是漕帮,那已经是苟延残喘,虽说有狗急跳墙这一说,可他却依然不信漕帮有那个胆子敢于明刀明枪这么干,要知道,这等于有造反嫌疑啊!那么,漕帮背后必然有人,对方能想出这样龌龊的法子,自然有下策的,他估摸着,别说山东河南那边的粮食,怕是湖广那边也调不来,他甚至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么一副画面来:一个脸庞隐在黑暗中的男人沉着声音道[粒米不得进南直隶]。

所以,即便是抄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的家,这要熬到明年,怕也玄乎。

董其昌跺脚,咬了咬后槽牙,斩钉截铁道:“好罢!杀就杀了,不过,粮食还得调啊!若不然我怕熬不到明年。”

乖官想了想,转身吩咐了菅谷梨沙几句话,梨沙点点头,快步去了,而乖官则安慰董其昌道:“大兄,都到这个地步了,你也别着急了,这事儿虽然棘手,可是,咱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就当咱们如今是阁老了。”说着,就笑了起来。

董其昌一听,亦是笑了,这操的可不就是阁老的心么,两人顿时哈哈大笑。

没一忽儿,苏松巡抚梁文儒走进来,乖官也不和他客气,当下把话挑明了,梁文儒顿时惊得面无人色,要知道,若地方上真闹出大乱子,这首先要拿掉的,就是他这个南直隶的巡抚啊!

“子爱兄,南直隶的兵马按说都归你管,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要银子,只管开口,但是,军卫这一块,不能乱。”乖官堂而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