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2 / 4)

我等和国舅爷……叙旧,对对,叙旧来着。”

曹引啸当即脸色就宛如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顿时黑了下来,叙旧?叙泥马啊!叙旧能把脸叙肿了?牙叙掉了?

“黎长者……”曹巡按一转身,恶狠狠看着黎易常,“你说,是不是这郑国舅威吓你?勒索你?”

黎易常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曹巡按,在下仰慕郑国舅的文采,意欲请国舅爷收小女为弟子,这不,带着苏州丝织大户们,特来给国舅捧个场,只要国舅给在下写上几个字,我等愿意捐献八万石粮食。”说着,还冲郑国蕃谄笑了两声,“国舅爷,您无论如何都得赏这个面子,八万不够,十万也行啊!只求国舅爷写五个字,苏锦天下秀。”

这可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曹引啸差点儿一口血喷出来,十万石粮食,这就是官价五万两银子啊!你这无良老儿,当本官是傻子么?一边让家人给本官报急,一边又如此下作拍这郑国蕃的马屁,当着本官的面,赤裸裸贿赂五万两白银。

倒是乖官,却真有些吃惊,看着黎易常那橘子皮老脸,忍不住就心中暗叹,人老精鬼老灵,这老东西,还真是有些决断啊!怪不得绰号黎半城,一眨眼,就送出十万石粮食来,还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连女儿都要送,真真无耻之尤。

不过,资本家么,若不无耻,哪里有钱赚,他缓缓点头,道:“本都督才疏学浅,未免贻笑大方,不过,黎长者既然有心,本都督倒是不好拂了尔等苏州织户的好意……”

“你,你公然收受贿赂。”曹引啸指着乖官狂呼道,“我要参你,我要参你……”

乖官根本不理会他,继续道:“不过,今年江南大旱,不如就捐给苏州府罢!”曹巡按的狂呼顿时戛然而止,活脱脱被掐断了脖子的公鸡,脸色也是又赤又黑,活似开了染坊一般。

这时候缓缓踱步而来的苏州知府钟茂山闻言却是顿时满面的喜色,苏州的知府可不好当,每年的织造任务和赋税能把苏州绝大多数官儿给逼得发疯,无一不要求爷爷告奶奶地去寻那些大户化缘,虽说士农工商,商人作为四民之末,按说应该是随官府搓圆捏扁,可实际上,大商人几乎没一个是没有背景的,你想讹诈商户?说不准刚开口,人家就会一脸鄙夷地告诉你,我这家铺子,店东是阁老家三公子的四姨太的娘家表舅舅,甭管这关系有多远,你敢动么?这年月,天下当官的谁家亲戚不经商?你得罪了商人那就是得罪了整个士林,你还要不要混迹官场了。

所以绕来绕去,你只能敲诈市井小民,但是,小民也不好欺负啊!苏州府读书人多,说不准谁家就出个秀才举人,有功名在身,就有同年好友,哪怕这些人不是官身,到时候联合起来去敲登闻鼓,你一样吃不消,若是酿出民变,那直接就是个革职砍头的下场,那就只能去欺负敲诈农民了。

农民好,只要家有田地的,诈一诈,总是有油水的,可你官府诈了,商人瞧见了眼红,便要来分一杯羹,最好能把农民的地全部变成自己的地,饼子就那么大,多一个人来吃,分润到自己嘴巴里面的自然就少,那只好敲诈的更狠,敲骨吸髓之下,农民走投无路,只能卖田卖地,进城打工,总是有条活路的,不至于饿死。

问题这时候出来了,进了城,没了田地,那就是无产者了,这些人给人打工,身无恒产,还能诈出什么?同样的,很多农民宁愿把田地白饶,送给那些秀才举人,图的就是这个,你官府敢去敲诈那些读书人么?我一个农民,我没田地了呀!只是给人帮工,你敲诈我什么?

江南文风鼎盛,两百年下来,读书人满大街都是,田地差不多全部攥在士绅、大户、读书人手上,作为赋税重地的江南,经常会出现收不满额税的情况,读书人为何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么!为何当官,不就是为了发财么!千里为官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