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3 / 4)

这时候德妃看完了第一封信,又拆开了第二封,看了数眼,忍不住哼了一声,“孙应龙,这封信是乖官让你带来的么?”孙应龙心中咯噔一下,赶紧跪到地上,“是……是……”却是连牙齿都上下打战起来,连脸都白了。

“是那个闻人氏让你捎来的罢!”德妃哼了一声,“你觉得她智谋百出,在国舅跟前说得上话儿,就如……本宫在皇上跟前,是不是?”

孙应龙把额头在地上磕得砰砰响,连连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却是连分辩都不敢分辩,德妃看他磕了十几个响头,这才哼了两声,“这个闻人氏,当真以为一言难倒了乖官的那位老师,就能有资格和本宫说话,若是她日后得乖官的宠,又给郑家生下一儿半女,我或许给她些脸面,如今却敢擅自替乖官拿主意,给本宫写信建议立王锡爵王阁老家的闺女为正妻,真以为本宫不知道她的心思么!”

额头上全是汗水,这会子孙应龙却是连擦都不敢伸手去擦。

来回走了两步,德妃就问孙应龙,“那王阁老家的闺女是不是颇识大体?你仔细说来听听。”孙应龙这时候什么遮掩隐瞒全然不敢,老老实实把王蓉蓉的情况说了,德妃笑了笑,却是把闻人氏的心思猜得透透的,不就是觉得王蓉蓉年轻,年轻表示好糊弄,识大体,这三个字说白了还是好糊弄,加之乖官房中扶桑公主们比较多,那王蓉蓉作为阁老家的闺女,若真成了乖官的正妻,必然要拉拢闻人氏这个正经八百的大明人兼诰命夫人……

旁边万历凑过来看了看,摸着下巴道:“爱妃,这王锡爵家的女儿,倒也配得上乖官啊!为何不干脆同意了,想必日后王锡爵也要因此朝朕这边靠拢。”

德妃伸出纤纤玉指在他额头上一点,“你啊!我说你什么才好,这天下哪儿有靠和亲得来的安定的,汉唐两朝,和亲的还少么,该打仗不也一样打仗,你以为王锡爵嫁了女儿给乖官,就会老老实实听你的话?这些老混子都是宦海浮沉几十年的,没一个好货色,皇上,你啊!跟人家比,还少吃了几十年盐呢!”

万历被爱妃这么一说,忍不住有些不服气,“乖官那不也是靠着联姻,把整个扶桑都整合了么!若不然他问朕讨要那么多诰命夫人的封号作甚!”

德妃哼了一声,“人家怕他是因为嫁女儿而怕他么?不是,人家是因为怕他而嫁女儿,莫看次序前后颠倒一下,这意思可完全不一样的,若他不是你朱翊钧的小舅子,若他手上没那么多铁甲船,别人会连皮带骨把他吞掉的……真以为文臣说一下以德服人,做两句诗词,就能让一个虎狼之邦率众来降?你可真是文臣们教出来的好皇帝。”

第238章 乖官要当官

朱翊钧脸上不大好看,明中后期的皇帝们虽然和文臣不对路,但终究是文臣们教育出来的,从尊师重道这一点上来说,老师该打手心还是打手心,可不管你是不是皇帝,可不像是后世普通百姓家中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甭说打了,骂都骂不得,像是朱翊钧给张居正侍奉汤药,这在后世恐怕难以想象。

不过德妃出自民间,就像是张诚奉承她说娘娘知晓民间疾苦,她自小丧母,上有鳏寡老父,下有不知事的弟弟,能不早熟懂事么,自小操持家务,进了宫以后宛如海绵吸水一般拼命读书,实践和理论终究造就出来了如今的德妃娘娘。

看万历脸色不好看,德妃伸手拽过他,柔声道:“这也没什么,当初张太岳入阁的时候也四十二岁了,皇上今年才二十一岁,等再过二十一年……”她说着,拉着万历抚摸着自己的小腹,这时候脸上露出柔情来,“咱们的孩子也二十一岁了,到时候啊!皇上肯定要比张太岳厉害,这一点,臣妾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万历皇帝朱翊钧顿时就笑了,搂着德妃的香肩,轻轻抚摸着她隆起的小腹,这时候却是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