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2 / 3)

转首看着新安社众人,嘿嘿两声,“猪也懂剑么!真是好笑。”

那些士子气得满脸通红,这已经是第三次被骂成是猪了,恨不得破口大骂,可许文如今就在对方剑下,却怕对方当真手一抖,那可就不妙了。

“南溟先生,你算半个行家,可认识我这一剑么!”乖官只当那些士子是空气了,单单只问汪道昆,汪道昆方才见了他那一剑,神情就有些呆滞,这时候被他一说,忍不住喃喃道:“如何不认得,当初倭寇糜烂江南,其中真倭,大多如此用剑,也不知道多少人死在这一剑之下……”说着,却是仿佛回到二十年前,低头喃喃道:“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身多两断……”

这正是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话,汪道昆和戚继光虽然一文一武,却是老熟人了,当年两人在福建剿倭,合作过多次。

乖官心说你认识就好,好整以暇说道:“南溟先生认为,这位许公子的剑术,若上了剿倭战场,不论为兵或是为将,会是什么结果?”

汪道昆倒是谦谦君子,略一犹豫,脸上有些不忍,长叹道:“若为兵丁,害己,若为将领,害人害己。”

这评语极其严重,那许文本来就脸色惨白,如今听了这评语,更是又惊又怒,一时间只觉得一股逆气从小腹而起,到了胸前膻中穴,顿时散开,激得气血翻涌,眼前一黑,咕咚一下就跪倒在地,乖官顺势收剑,对汪道昆拱手道:“南溟先生真乃君子,眼光亦独到。”

周围大哗,汪道昆亦摇了摇头,他虽然有君子之风,却也知道,今天自己说这番话,可算是得罪了许国许阁老。

乖官嘿然一笑,“有句俗话叫做,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我大明军卫本是好汉居多,可惜啊!有些人也不知道在哪儿学了两年剑,亦不过是每天读书疲倦,松松眼,舞那么一会儿剑,就自以为自己是剑法大家,可以文人行武事,就像是一头猪带领一群老虎,老虎活生生都被带成了猪……嘿嘿!我朝文贵武贱,果然是有道理的。”心里头嘿然道:像是你这样的,还是趁早被我打击的死了心,省得以后外行指挥内行,平白连累死无数的人,嘿!我这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这话,把汪道昆说的都有些讪讪然了,他可是文人行武事的典型,而许文又气又急,哇得一声,吐了好大一口血在地上,把众人吓了一跳。

汪道昆长叹,“诸位,我等今天来的不是时候……”

当下,有新安社士子过去把许文搀扶起来,汪道昆拱手告辞,这些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薛五走过去上下打量乖官,乖官被她瞧的不自在,忍不住揉了揉鼻子,而薛五的丫鬟三七更是直接雀跃,“那许文讨厌之极,老是夫子云夫子云的,瞧着就叫人不舒服,这下好了,想是他以后再也没脸来了。”

“真没想到你如此好剑术。”薛五忍不住也赞了一句,乖官嘿嘿笑道:“这算什么好剑术,扶桑诸流派入门而已,只是那家伙自己太烂,也不知道在哪儿学的一路轻飘飘的剑,就敢冲着人拔剑,他若手无缚鸡之力,我倒不去教训他,既然他自以为是剑法大家,我自然要杀杀他的锐气,省得他以后出去害人害己。”

薛五瞧不得他那傲气,忍不住道:“说的你好像是剑法天下第一似的,我只听说过石敬岩、程冲斗乃是南直隶双璧,剑槊无双,可从未听说过什么郑国舅。”

石敬岩是常熟人,程冲斗是徽州人,两人都是二十多岁,以剑法和枪法著称当世,若用武侠小说的口吻,就是这两人是年轻一辈最杰出的少侠。

乖官嘿然,心说你讲的那个,相当于九纹龙史进没跟王进学武艺之前,名气或许大,舞得或许好看,可惜,赢不得真好汉。

薛五是什么样儿人?连续五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