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思,甚至单赤霞也明白。
“但是,国舅爷斑斑大才,日后也要帮衬着皇上和娘娘做事啊!到南京和六部官员熟悉熟悉,和徐国公等勋贵熟悉熟悉,总是好的,咱家当初在内书房读书,读到《后汉书》曰[覆实虚滥,不宜改革],那时候不大能理解其中意思,如今却觉得,祖宗成法,未必就不能变通,改革之事,亦是如此,张叔大虽然擅权,但改革祖制,咱家却是赞同的。”牧九公缓缓说道。
乖官一愣,却是没想到,这据说喜欢娶番邦老婆的太监居然有这等眼力,而旁边作陪的单赤霞虽然是武夫,可毕竟多年往来九边为郑家奔波,有些事情虽然不屑去做,却不代表他不懂,听了牧九公的话就一愣,这南京守备太监是……准备把自己身家性命全部绑在少爷身上了?
所以说,古人并不笨,乖官都没看透的事情,以为老太监有眼力,单赤霞却是看出来了,老太监这是孤注一掷,把宝全部压在乖官身上。
外戚掌权,这在大明可不容易,事实上有明一朝,至始至终都没有外戚弄权,不像是汉朝,外戚和宦官弄权贯穿两汉四百年,又像魏晋,外戚和宗室弄权,这在大明都没有,大明的藩王和外戚都是被养的肥肥白白,权这个东西,就不要过问了。
但是在明中后期,由于文官集团的强大,皇家一度想培养一些有能力的外戚出来对抗内阁的,要知道,所谓帝王心术,臣子强大不要紧,但是不能超出范围,而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庞大,皇帝的圣旨没内阁核准,也只能叫中旨,下面的文官抗旨抗的理直气壮。
后世的影视剧动不动冒出一句台词[你敢抗旨不尊?],似乎明朝皇帝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一般,事实上呢!明朝抗旨的事儿多了,官员一看圣旨,没内阁盖章,才不搭理你,这叫什么?中旨,没法律效果,皇帝怎么了?皇帝能直接免掉我的乌纱帽?
说白了,大明中后期的皇帝就是图章,拿来盖章的时候用一下,像是隆庆年的内阁阁老高拱,直接对皇帝说[圣上只需在宫中玩耍即可,外事有臣],可见内阁权势之大,而且此人也是大明朝干部年轻化的首倡者,认为[年五十以上授杂官,不得为州县之长],年轻人有精力有创新,而老大官员对年轻官员应该扶上马还送一程。
所以说,牧九公的话,并非无的放矢,的确是有缘故的。
乖官听了牧九公的话,心中也是一热,南京毕竟是整个大明朝两大中枢之一,若能结交南京六部官员,对日后的确有偌大好处,自己正担心外戚结交官吏怕被弹劾,这老太监倒好,主动送上梯子来……
他心中电转,脸上露出笑来,“牧公所请,敢不从乎!”
第214章 大明技术官员
“邓师兄,慢走。”单赤霞把邓神医送到府外,还有些尴尬,方才邓博謇给小倩瞧腿,说无甚大碍了,起身行走不妨,只是要注意不可剧烈奔走,郑乖官当时那个高兴,扶着小倩下床走了几步,笑逐颜开带着小倩下楼,说是带她发散发散,结果一去不回,把老神医扔那儿不管了,单赤霞只好封了一百两银子给老道,亲自送老道到了门口。
这老道在门口,嘴唇欲动略一犹豫,单赤霞就看出来了,怪不得方才邓师兄干坐了半晌也不走,感情是有事,当下就说:“邓师兄,虽说你是龙门派,我是松溪派,但大家份属武当,师兄若有什么事情,只管开口,能办的,小弟定然帮忙。”他感念这位老师兄治好了郑连城,虽说是给银子的,但总是挂在心上,觉得欠这位老师兄一个大人情,何况小倩的腿人家也是尽心尽力,隔数天就亲自登门一次,的确是费心的。
老道搓着手,脸上略带些尴尬,“单师弟啊!师兄我也是头一回腆着脸开口,我那两个徒弟,手上也见些功夫的,心气儿高,想进太医院,师兄我虽然薄有些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