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精锐旗本给扫到了一旁,跌倒的跌倒,仆倒的仆倒,全数成了滚地葫芦,然后一挺胸按着腰刀的刀柄就大踏步走了进去。
这就是一力降十会,这些身高不过一米六的精锐旗本哪里是身高差不多一米九的钟离的对手,若是拔刀,一人对十数人,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毕竟刀剑无眼,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意外,但比拼体力,却是无论如何都比不过的,这个差距差不多是一个大人和十数个小孩子的差距,小孩子若是拿刀,大人或许忌惮下,但赤手空拳扑上来,那真是一巴掌就能掀翻四五个。
钟离穿着靴子按着刀柄就昂首走进去,一只脚吧嗒一声就踩在了房内的地板上,扶桑礼仪本就是从汉唐时期过来的,剑履上殿这个词扶桑人也懂,当即就脸色大变,顿时从纸门后面冲出几十个拿刀的武士,幸亏市公主叫的快,这才喝止了这些武士。
乖官瞧见自家哥哥大踏步走进来,这才惺惺作态,“夫人莫怪,如今大明就是这个规矩……”这时候松夫人忍不住出言讽刺他,“难道如今明国被蒙元鞑子改变了习俗了么。”
扶桑自诩[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对于大明的态度就很暧昧,一方面羡慕不已,一方面又暗自鄙夷,总之,月亮肯定是大明的更加圆一些,不过明国太腐败奢靡,就宛如朝廷公卿,是腐朽需要拯救的对象,嘴巴上要唾弃两句,但是真给他一个朝廷官位譬如大纳言什么的,保管他屁颠颠乐呵呵跑过去,至于以前说的话,却是就当个屁放了。
笑了笑,乖官就说:“松夫人这就不懂了,《易经》云[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这就是权变的道理,当然,想必松夫人是不懂什么叫权变的,不过你家前田大人却是懂的,猴子势大,他就去抱猴子的大腿,这就叫做权变。”
阿松顿时俏脸气得发白,忍不住大声讽刺道:“果真是上国人物,风度果然不一般,上下两块皮,怎么说怎么有理。”
乖官眼神怪异就瞧着她,扶桑人说大明的俗话很正常,就像扶桑人挂在嘴巴旁边的哪那句话[明国有谚云]一般,这句话的使用频率大抵和后世的拜拜差不多,甭管老少爷们,都知道拜拜是什么意思,所以松夫人就用大明的俗语来反刺了乖官一句。
犹豫了一下,乖官还是把那句话说了出来,他慢条斯理道:“其实这句话后头还有一句话的,不知道松夫人晓得不晓得啊!”
这话一说,阿松顿时张口结舌,然后,一层红晕迅速就从脸颊开始蔓延,一忽儿,就蔓延到了脖颈甚至胸口,整张脸嫣红滴血,鼻翼翕张不已,鼻翼两侧沁出无数的小汗珠来,饱满的胸口起大幅度地起伏着,然后,放在腿上的修长的手指就紧紧捏了起来。
扶桑人学明俗,大多数通过大明发达的印刷事业,从正德朝开始,各种戏曲唱本源源不断地流向扶桑,扶桑人对大明的了解可说极为细致,但是又有些夸张,就像是后世从好莱坞电影中了解到的花旗国一般。
而这句话就出自大明的词曲唱本,这种类似歇后语多散见于各种词曲唱本,最早的西游记版本,连唐长老和孙悟空说话都是这个腔调:徒弟,你却不知,如何如何。师傅,你却不知,如何如何。这个如何如何,就是像松夫人说的这种类似于歇后语的句子。
松夫人这句话的下头的确还有一句,叫做女人上下两张嘴,咋说咋有理。这种市井语言被写到词话唱本里头在市民阶层抬头的大明中晚期,那是极为普通的。但是,这话在这种场合被松夫人这样身份的女人一说,顿时就显得很是羞辱,俨然就是狠狠扇了她一个大嘴巴子,她如何不既羞恼且惭愧。
就这还是她成熟理智经历过很多事情的缘故,换个小女孩,说不准,就要奔出去从天守阁上跳下去了。
看她这副模样,乖官一笑,这就是不吐一个脏字却骂了别人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