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地,要多等两三年也就罢了,有时候还要被他们找来的托抬价。”

听起来,好像生意越好,其他的就越难搞啊。

看了那边的高楼一阵,大家就去了生产区域。

生产区域里的几栋楼之间有连廊相连,安梅就给三个孙辈介绍,哪里是染色区域,哪里是纺织区域,制衣区域又分布在哪几处。

制衣区域所占的面积是最广的,这个才是制衣厂的主打业务。其他纺织也好,染色也好,基本上不接外单,占地面积就不是那么地宽阔了。

制衣厂现在出货已经不像刚开始的时候,一两个月的凑一个货柜了,也不像后来半个月集中出一次货,现在是一个星期都能出几个货柜。

自打大家合伙的集装箱公司正式向外界投放集装箱之后,他们新涌工业园这边出货就方便很多了。

货运公司本来沈家跟王家就有占股,又还有集装箱公司,都是合得来的人家,肯定还是要照顾一下的,现在出货能够这样顺利,倒也是很正常了。

郭泰安还有一些好奇,“集装箱不是去年年底才正式向外投放吗?现在就能够这么照顾新涌工业园这边了?产能有这么大?”

“那当然是现有的货柜先紧着我们新涌工业园用的缘故了。”集装箱公司去年年底才正式推出东西,再厉害也没有这么厉害的,不过是仗着是自己人的公司,先照顾自己人这边了。

就说嘛,如果才新开的集装箱公司能有这么厉害,就很稀奇了。

说起来现在先紧着新涌工业园这边用,也算是相辅相成了,想出口的有了便利,想投放产品到市场的也有了客源。

安梅也带他们去看新款集装箱,“刚好今天有出货,可以看看自家人生产出来的集装箱是什么样的。”

嗯,什么样的?就是看起来很新了。其他的,大家也不太会看,毕竟大家也从来没有认真地近距离观察过其他家的集装箱。

郭元乾还说起来这一批集装箱有什么巧思,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专利技术,但郭泰安郭无恙郭皆安三个有听没懂,反正很厉害就是了。

郭无恙还旁观了一阵大家装车的情况,“这一个货柜里头,装的东西是有调整过的?”

“嗯,必须调整出货,不然就会出现某些产品的货柜过轻某些产品的货柜过重的情况,如果重量相差太远了,不太利于货运公司装卸集装箱。”

郭无恙想起曾经蹭网时见识过的货运码头的情况,“码头上的吊机是租用其他货运公司的还是自家的?”

“这一块暂时还是租用了国际货运公司的工具。”郭元乾倒是不意外孙女知道这个,“码头的吊机技术我们这边还在研究的最后阶段,没有正式投入生产,这个恐怕需要到明年开春才能投入市场了。”

这样看来,虽然自家已经有集装箱了,但是在装卸集装箱这一块还是有可能会被人卡住啊。

但这会还没到六十年代呢,他们这边能做到这样好已经很难得啦。原本的历史当中,港城本地有集装箱公司要到七十年代末了,甚至集装箱码头都要到七十年代了,现而今发展已经很迅速啦。

兄妹弟三个在郭安制衣厂参观了一圈,总的感觉就是郭安制衣厂发展趋势良好,继续发展下去,未必就不能做成港城排名靠前的制衣厂。

现在之所以还不是排名靠前的制衣厂,主要也是受产能的限制。订单这一块,还真的是不缺的。

不过兄妹弟三个过来参观就真的只是参观而已,在服装这一块原本有略有优势的郭无恙都觉得自己提不出来什么有用的建议了,郭泰安跟郭皆安这两个在服装这一块完全没有概念的就更加没有什么建议了。

不过郭泰安倒是说了,往后制衣厂还需要在德国进口什么机器设备,他可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