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他们起念想要研究二重奏的音乐闹钟时,早就已经开始慢慢打听开工厂的事情了,毕竟这个研究项目他们原本就是为了开工厂生产赚钱才做的。

孩子们有想法,也实施了想法,成果更是惊艳,做家长的自然是只有支持的。不过支持归支持,该有的丑话还是要说到前头的。

倒也不是做家长的喜欢泼冷水,但是小家伙们既然有了这个想要赚钱的心思,那就必须将这个社会的一些真相报给他们知道。

在一片祥和之后,其实还是有一些不祥和的事情的。

当然,也就只是说一点不那么黑暗吓人的,真正过于黑暗的事情这会还是不会说的,免得把他们给吓坏了。

现在还有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在呢,怎么也能替他们保驾护航一些年的,等过些年,他们真的长大成人了,那才是真正的可以深度了解的时候。

关于开工厂,小家伙们真的不是说说空话而已的。

不光是有设计好了的闹钟,需要用到的机器设备他们也早早地就了解好了,机器设备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型号,多大的尺寸,有多少的零部件。甚至好早之前就有打听好了哪里的工厂有得卖,采购之后多久能发货,到港城的时间又是需要多久。

这就托福于他们买来的那么多的德语书了,一本一本地看过去,就能够有收获了。

而关于机器设备的采购,小家伙们是已经有提前跟德国那边的工厂有联络上了的,毕竟大家都会讲德语,沟通起来,不管是写信还是打电话,都挺方便的。那时候他们选定了郭安制衣厂,以郭安制衣厂为收货地址(其实货物都只是到港口的,需要他们自提,但是对方需要地址),就已经是下单采购了。要是他们估计得不错的话,再过一段时间,机器设备都能够到港啦。

除此之外,甚至关于开工厂的一些设想也是早就有在做准备了。

首先是场地,虽然大家的攒的零花钱不少,但去年暑假才出门花了许多,单靠这一年多的时间,攒下来的钱确实是有数的。

真的像长辈们一样,买地建新厂房,那就负担不过来了,而且从时间上来说,买地建新厂房耗费的时间也太久了一些,他们这种还在草创期间的工厂,怎么想都不太划算。

所以,大家就有一个共识,在这种时候,最稳妥的法子自然就是啃老了,因此很早之前大家就有志一同地开始打听家里工厂经营状况了。

不过打听之后,大家就发现啊,厂房占地面积最广的王家跟沈家竟然都不太适合他们,因为王家跟沈家都不是几层楼高的生产车间,他们付不起那个租赁成本。

那就只能将目光转到郭家这边了,经过大家的努力,发现最合适的就是在郭安制衣厂里租半层楼,因为郭安制衣厂的生产大楼里,有半层是专门用来放各个车间领取的面料,以此来节省领料上花的时间。

小家伙们经过思考,觉得可以帮忙给郭安制衣厂设一个存量提醒,这样就可以合理利用在生产大楼的临时库房了,如此省下来的半层楼中的一半的一半就可以出租给他们啦。连机器设备要怎么安置才能更好地提升产能,他们都已经有想好啦。

长辈们听得有一些瞠目结舌的,不是吧?这才多大的小孩子,就已经能想得这么远了?

大家就看向郭元乾,又看向安梅,“你们家制衣厂这是早就被盯上了呀!”

“这盯得还挺早呢。”安梅瞅了一眼笑嘻嘻的孩子们,倒也不太介意,“真要是能帮忙理出来一个存量提醒,我们制衣厂也不是不能借半层楼的一半的一半给你们。不过,你们是要做闹钟的,不好跟制衣车间在一处吧?制衣车间的灰尘可是很多的,工人们工作的时候都必须要佩戴口罩呢,这个灰尘会影响你们闹钟的正常生产吧?”甚至这种灰尘是无法避免的,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