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拍吧,能看到东西也很令人满足啦。
郭元乾就带着大家过去找谭光启,谭光启跟前两年相比苍老了不少,整个人看起来也有一些沧桑,据说他并不是时常守在博物院的,经常会出去各地参加考古活动的,考古的时候经常需要争分夺秒地抢救文物,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也是因为这样子,他才这副模样。
事隔两年再看到郭元乾,谭光启竟然还记得起来,“当年是你们捐赠了那一个宣德炉。”这会看到郭无恙也有印象,“长高了不少。”他看了看,没看到另一个孩子,“你哥哥呢?”
真要说起来,这个宣德炉其实郭泰安捡的漏。
“哥哥留学去了,这次回不来。”郭无恙实话实说。
谭光启还记得当年那个小少年的模样,“留学了啊?那不错啊,留学好,能多学点东西回来。”他侧了侧身,“你们跟我来吧,东西在十六号藏品室里,一会进入要穿鞋套,进到里面不能拍照,不能用手摸任何东西。”
“有些文物很脆弱的,经不起一点外界的刺激,一丁点的刺激都很有可能会导致它的损坏。”谭光启说到这里也直言不讳地说了自己的想法,“事实上,我觉得没有展览出来的时候,是不应该私底下来看东西的。”
郭无恙听得有一些不好意思,“是我们冒昧了,没有想到太多。”这样看来,她们这样子有一些为难人了。
“这不是你们的错,你们不知道这些讲究,所以做了这个要求也很正常,而是不应该批准同意开这个特例。”谭光启话里指的是同意的那个人。
郭无恙这就有一些摸不着头脑了,这个意思是说什么呢,说起来,她这会也记起来曾经瞄过一眼的,文物需要着重保护的一些说明,不过当时真的是没有特别地留意,她一只阿飘,也伤害不到啥东西啊。
而自家的那些东西,像之前在津沽时,有很多的摆件爷爷奶奶都会拿给他们练眼力的,不然他们在哪里学来的本事呢。后来迁居港城的时候,家里那些东西都出给了王九叔。
等到了港城,有捡漏的,也有特意淘换的,虽然有一些易碎品放好了,但其他的东西都是放在外面随便大家把玩的。
所以,郭无恙一时间还真的是没有想到文物古董讲究比较多这一点上。
这会听谭光启说了,大家也就整束了一下身上,力求不要带动什么东西出来了,手脚也都规规矩矩地束了起来,然后才跟着谭光启走进了十六号藏品室。
既然说是藏品室,自然放的东西不少的,一进去大家就看得有一些看不过来了,这里头的好东西真的是好多啊。
郭无恙调动脑细胞,以最快地速度一件一件地扫过去,将这些东西的模样都大概地记在了眼中脑中。
这种即时记忆,一会出去了需要整理一下,不然很快又会忘掉了。
一个人都没有说话,只安安静静轻手轻脚地慢慢走动着,谭光启的动作也放得又慢又轻,甚至连说话声音都很低,好在这会谁都没有发出来声音,倒是也不妨碍大家能听得到谭光启在说些什么。
大家是有听没上心,这会趁着谭光启正在取东西的时候,眼睛疯狂扫视藏品室里的东西,这种跟传说中的宝库自然不同,没有什么流光溢彩的珠宝,也没有什么一看就令人惊为天人的东西,有一些东西甚至看起来是非常地厚重又很普通的样子。
这里头的东西,一排又一排,有很多放在同一排的东西材质都有一些相同,想来是考虑到保管问题了。
等郭无恙看得差不多了,那边谭光启也终于小心翼翼地将那个炉子给取了出来,现在这个炉子跟之前他们捐赠过来时的样子有一些不太相同了。
那会他们捐赠过来的时候,这个炉子是有一点脏兮兮的感觉的,这会大概是已经清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