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楚汀兰对王鸿闻的印象是不错的,“他跟跑马地那边的威尔逊有点交情,未必拿不到帖子,不过带多一张也无妨,他们王家不是还有一位老太爷么?”津沽王半城的名声,他小时候就有所耳闻了。
不过等他真正能独挡一面的时候,已经跟王半城打不上什么交道了。毕竟,他在王半城面前,也只能是个小辈嘛。
楚汀兰也知道那位王半城,“我记得当年他有一回在申城也宴过宾客?”当时他还没有进沈家,但是同在申城,也耳闻过这一场盛宴。
“那回他请的都是跟他年纪差不多的,长辈可以带着晚辈上门,但父亲母亲那会都不在了。”沈先生没拿到帖子,也没有长辈带着一起去赴宴,也就没能见识到那场盛宴。
楚汀兰早在进入沈家做家庭教师之前,沈老太爷跟沈老太太就已经不在了,否则如果祖父母还在世的话,那时候也不至于叫沈逸舟一个小孩子带着妹妹去学校上课啊。
楚汀兰拍拍了丈夫的手,她知道丈夫一直很伤怀父母走得太早,战乱那会,有很多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没能活到老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沈先生早就已经释怀了,“我没事。”他看向正在玩耍的两姐弟,做弟弟的倒是比做姐姐的还要更体贴一些,不过做姐姐的也很照顾做弟弟的,他们姐弟俩闹一处就是这样了。
沈先生说要尽快把这一串问题送到约翰逊那边,晚上不出送出去,但第二天早上沈先生就安排了家里的保镖开车送到了约翰逊手上。
约翰逊看着这些问题态度会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保镖把信封递上去的时候,约翰逊也没有急着当场打开,所以,保镖也没有见识到约翰逊先生看到这些问题时的表情。
但有一点是能确定的,没过一天,就听说港府那边针对其中几项问题做了些许的调整,具体是哪几项,沈先生还没能打听到,能知道这些问题确实是有派上了用场也就可以了。
又过了一天,家里正在翻看郭家送来的过小年的节礼,南方讲究的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但是申城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节礼一般会提前一天送过来,郭家今天送节礼过来,想来也是按申城的讲究来了,“郭家是按的金陵城的例过小年吗?如果是津沽的话,好像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津沽好像是腊月二十三二十四都过小年?”楚汀兰不太记得了,“收到了节礼就回一份吧?”
那自然是要回一份的。不管郭家是按津沽的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还是按金陵城的例正月十五过小年,都是要回一份的。
也正好是在家里收拾礼盒的时候,收到约翰逊先生派人送过来的答复。
信封没有封,沈先生看过了就给了大儿子看。沈逸舟直接抄录了一份,又将然后将原件跟慈善晚会的帖子一起放进礼盒里叫人送去了郭家。
于是郭家打开沈家的回礼,先就看到了信封,里面是那几十条问题的答复。
郭元乾第一时间就拿给了舅舅看,他这个半吊子都不是的,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他又去看帖子,原来是港府的慈善晚会啊,不过上面附的一张小纸条说了,这帖子由郭家转交给王家就行。
郭元乾还真的是没有想过参加这样的慈善晚会,去不起嘛。
这种慈善晚会,你要送一件自己提供的拍卖品,然后,还要拍一件拍卖品回来,拍卖会上动不动就是抢价,万一整块慈善晚会是从头抢到尾,自家那是一件都拍不起啊。
这帖子给王家也好,王家大概是去得起的。
温晟睿拿着那张答复看了一遍,松了一口气,“建材不是由港府统一订购的,而是承接工程之后,由港府根据各家承接的工程量统一拨付一定额度的资金,由大家自行采购。另外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