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谁家的货都急。
邱瑗不免有一些想买自动化设备,“郭二先生那边的机器设备,不是说运送的货轮已经出发了?是什么时候能到货呢?”
“那得年后了。”安梅觉得等仲坤的机器,年前是等不到了的,货轮都是大型船,装的可不是一家两家的货,不可能为哪一个客户加快速度的。
那年前可就趁不上这股东风了啊,邱瑗还是不太甘心服装店就这样放弃过年期间的市场,“不然再招一批女工?分三班之后,缝纫机器是够用的,场地也够用,三楼宿舍还有不少空置的房间。”
“近年关了,人还好招吗?”安梅觉得,过年的时候,真的有人失业了,可能也不想进厂了吧?
行不行的,邱瑗觉得可以试一试,“能招几个是几个吧。”
“那就张贴招工通知吧。”安梅算了一下,不说三班倒了,就是两班倒,场地跟机器也是够用的。
眼看要写招工通知了,陆六就帮忙取了大纸铺在桌面上,又备好笔墨,招工通知都是挺大一张的,自然是用毛笔写更合适。
招工通知都写过不知道多少张了,安梅刷刷刷就写了一张,“咱们这招工通知,都已经堆了好厚一摞了。”
撕下来的招工通知大家都不太舍得丢掉,这也是制衣厂的发展史嘛,就都留了下来,一张一张地往上放,再有也有一摞了。
“那说明我们发展得好嘛。”邱瑗把晾干的招工通知交给丈夫去张贴,“贴到原来那个位置。”
才刚贴出去的招工通知,自然没有人过来面试,陆六看看时间,先去把郭二先生一行人给送回家,又折回来接一趟。
忙乎了一个白天,等到了晚上,陆六才有机会跟妻子说起来自己今天在安置点碰到赵齐一家的事情。
“他们家也受灾了?”邱瑗上回听丈夫提过过,“之前不是说在天星码头碰到他在扛包么?怎么住到石硖尾去了?那边跟港口码头离得也不算近呢。”开车可能快,但是赵齐他们肯定是没车的。
陆六摇头,“我不知道,我也没问。要不是看到阿旭小小年纪的有一些可怜,我都不想搭理他们一家。”他把自己在张可行那边拿了药,又请赵齐他们吃了饭,还留了一张钱的事情给说了。
“给了就给了吧。”邱瑗虽然对赵齐他们没有好感,但也不觉得丈夫这样做就是冤大头,现在赵齐家里状况确实是不好,又是看在小孩子伤势的份上,不必记挂着不放。
真要论起来当时做生意被坑了的事情,“当初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明明知道这不是我们的责任,非得要全部背在身上,他们也不是什么圣人,自然乐得有人背了。”
“嗯,那会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陆六那会还是以自己的身份在照顾群众的一种思想,后来经过几年挣钱还债的辛苦,也就渐渐地想明白过来了,港城不是内陆,不能这样行事的。
更何况,他不是来发展成员的,他是来潜伏的,那样行事是生怕自己身上的标签不够明显么?
好在,这么些年下来,夫妻两个相互扶持提醒,也就慢慢地适应了。
另一边,郭元乾的地下室工具房,郭无恙终于从看电影那边脱身出来,过来补设计稿,“奶奶,我想设计几款好看的动作形的连体衣,趁着年关的时候上架,想来效果不会太差?”
“年关啊?”安梅有一些犹豫,“今天接了一单工衣订单,邱瑗说应该是港府下的订单,估计订了是要发给石硖尾受灾民众的,现在制衣厂活挺重的,怕是做不了新款了。”
郭无恙有一些惊讶,“港府下的工衣订单?”她没想到还有这一遭呢,之前都只听说港府对港城的普通民众挺冷漠的,“那今年就先不做这些款?”这样的款式跟之前的连体衣有一些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