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啊,十个能泅过来一两个就是多的了。
“旅行证明书确实没有以前好办了。”张小大夫是亲自经手的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难度,“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说我提交的资料不足,后来碰到王九少,受了他的提点,拿了郭掌柜发过来的电报跟信件,这才办下来了。”
郭元乾以前办旅行证明书因为不敢声张,是找了儿子的战友帮忙办的,倒是不知道这旅行证明书已经开始难办了,“王九少为人还挺好。”
“九少为人确实是没得话说,家里的宅子也是托了他的才悄悄出手了,就是这一路在船上也挺照顾我们的。”张小大夫对王九少挺有好感的,也感慨王家出行的大气,“包了整整一层,王老太爷出行,连各房的亲家都一起带上了,上百号人呢。”
郭元乾虽然没有看到王家那上百号的人,但他看到了那堆积如山的行李,而且他也不太能理解,“王家分了家,庶房都留在了津沽,倒是把亲家们给带来了?”可能于其他的嫡房来说,庶房不能算是亲近人,但于王老太爷来说,不都是他的子女么?
“这里头的事情我也不懂,王九少也没说。”张老大夫一介大夫,在船上没有求诊也不好上楼去串门子。
倒是张小大夫略有听到一些风声,“据说王老太爷原本只准备带着嫡长一房跟亲家的,因怕要去的漂亮国也不是那么安稳,就想将三房跟五房这两房嫡房留在津沽,好留点王家的根,是三房五房听着了信不依不饶,王老太爷后来就一起给带走了。”嫡长房的亲家都带了,三房五房也是嫡房,能不带么?
这家那家的,也就凑了百来号人了,就这还是因为各家的帮佣们都住的多人间,如果连帮佣一起算上,那就更多了。
“听说王老太爷跟王老爷子的姨太太,有子有女的都跟着儿子女儿分出去了,无子无女的就跟着一起出来了,据说又另外纳了一些年轻的姨太太。”据张小大夫的了解,王家的分家就是这么一个分家法。
好吧,大户人家的事情郭元乾自认是看不懂的,他转回了开诊所的话题,“我留下的那两间铺面是连在一起的,中间那堵墙开个门洞也就连在一起了,前头平时卸货不比后院方便,还可以开个小门通往后院。这两间铺面的面积自然不比津沽的张家医馆大,但刚开始,先试一试,好的话,再多占几间。”
“刚开始,两间铺面完全够用了。”张老大夫不知道这边的物价,也怕到时候求医的人太少,有些保不住两间铺面的租赁成本,“这边买房方便吗?”
郭元乾不知道张老大夫家底如何,只说自己知道的情况,这一片买一栋洋房的钱是多少,去其他买一栋楼的钱又是多少,还说了因为楼房不拆卖,又要付现款,买楼是极为不方便的,再说了租套房的费用又是多少,交通又是如何,各类日常物价如何,“房屋的开支才是大头,只说日常物价以港城这边的收入来说又还好,一碗云吞三毫钱。”港城的三毫钱,就是内陆说的三角钱,十毫为一元钱。
郭元乾也有打听过那种两层的楼房,跟左右邻居共用一堵外墙,以面积来说,比自家买的出租楼要小许多,只这种楼一般都是在街道上,人人都拿来开商铺的,极少有人出手,“也有面积不那么大的楼卖,只是不容易碰得到,最近市价略有浮涨,一千平方约在五万出头。”
只是一千平方左右的这种楼比较少,自家买到那栋一号楼,虽然小,但五层楼的面积加起来就不只一千平方了,连同后院的院子算上,更是超出许多。
张老大夫算了算,一千平方五万块,只论单价来说,是五十来块钱一平方,自家买个几百平方咬咬牙那是买得起的,只可惜这边不卖小面积的房啊。
“这么说来,单只论房价这一块,就高过津沽好些倍了,而且,只一栋楼一栋楼地卖,买楼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