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正常。
“她这嫁出去,日子过得应该还不错。我听李行平说,坐月子是婆婆亲自去伺候的。”叶有华把这些也说了,“还有,华光想入伍,李行平家的大姑爷也是愿意帮忙呢。”
朱娇娇点了点头,“这日子倒是过得挺好的。”她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感觉,“日子过得好,就好。”
“李行平还说,他家大姑娘喜欢读书,我把可能会恢复高考的消息告诉了他,他说会跟李雪棠说这事。”叶有华觉得,“要是真的能考上大学,怕是更好了。”
朱娇娇想了想,“那咱们家边的资料,想办法给一套过去吧。也不知道她是在哪里随的军,咱们倒是不好直接寄过去,让她爹给转吧。”
“成,到时候成义的笔记我给一份过去。”叶有华也愿意满足妻子这个想法,“那这回,出了这么大的力了,你也别总是惦记着她了,她的日子不会过得差的。”
朱娇娇点点头,却是没有再说话了。
继清塘之后,其他队里的粮食也是陆陆续续地送了过来,这么多的粮食,大礼堂就全部给用上了,还养猪场那边的仓房,学校里的大食堂,空着的教室等,都堆满了粮食。
除此之外,还借用了住得近的社员家里的屋子,像叶有华家里,今年新砌的屋子,反正是空着的,就给用上了。
因为粮食多,叶有华这边又是约好了运输队进队里的时间的,所以,老门山这边越到日期前的时间,就越发地忙碌了。
好在大家齐心协力,不需要改期发货,收到中款之后,赶在中元节之前成功出货了。
跟车去昭州的,就是邓州程几个领着队里的一群年轻人。就这也是因为多年以后,老门山第一回 自己发货的买卖,队里才上心了一些。
要是等到了年底,就不会还让邓州程几个出面了,肯定是要给队里小年轻们机会锻炼的。
叶有华等着邓州程几个把昭州的单据拿回来了,就立马跟沈措打了电话通知这事。
沈措知道了这事,就说,“尾款今天上午就已经安排了,汇款单是用挂号信寄过来的。”
“好,你们收到货也仔细看一下,中途有什么损坏的,我们这边想办法尽快安排补货。”叶有华倒是不担心货款的问题。
沈措说不急,“真有什么,到时候年底补齐就成了。”又说起年底那一单买卖的事情,“你们不是有果园么?还有什么蔗糖、花生葵瓜子之类的?到时候一并发点过来呗,年底要发的年货,我也不用再想办法去采购了。”
“你们真有这个需要?”叶有华听了还挺高兴的,“既然需要年货,那我这边能备的多着呢。”叶有华把能备的一一报给了沈措。
沈措听一样就说这个可以,最后一听,还真的是很多都可以呢,“有的都发过来吧,我这边吃不下的,还能拿去跟供销社打关系。还真没想到,你们老门山竟然还能做水果味的硬糖啊。”
“还成,这个是学来的东西。”叶有华也是当初去省城,买过糖才起了心思的。其实,老门山也能做奶糖,只可惜,养的羊就那么多,量不是特别大的,家里倒是卖羊奶粉比较多。
说了这些,沈措又说起来京都的事情,“大领导的纪念堂快要完工了。”至于高考的事情,“这事还没有谈出来一个结果,毕竟,这个是之前定下来的事情。但是大家其实都是有想法的,我觉得,希望很大。”
“不着急,咱们慢慢等。”都等了十一年有余了,不怕没这个耐心。
沈措“嗯”了一声,又说了沈镇成忠的事情,“我听说是新项目有了一些方向了,忙得经常都是住学校宿舍里的,不过,我看他精力不错,我听说,他们又去买房了。”这话一带就过去了。
就说起几位老人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