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头“年纪真是难得将军此子将来可为廷尉也”
高远看了蒋家权一眼不由大笑起来。“不这些了先生我现在有一难解之事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将军请讲。”
高远搔了搔脑袋“我麾下能打仗的人多但是能理事特别是能理民事懂对外交际的读书人太少有些事情做起来便事倍而功半这件事情不知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想不到将军以武勇而闻名却对读书人如此看重?”蒋家权笑道。
高远正色道:“这一点我不还是很明白的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让孙晓那些家伙来管理民政非得乱套不可。文武分治方是正途”
蒋家权眼睛一亮“文武分治互相制约将军这个想法好。不过别是扶风赤马了便是辽西读书种子也是不多仅有的也被张郡守拢在手中以眼在将军与郡守之间的交情撬墙角的事情便不好意思去做。”
“我也是这样想所以我准备向岳父要一些人来。”高远点头道。
“不可”蒋家权脸色一变。“将军此事需得慎重现在叶氏已经为扶风注入工匠万人加上家人已达数万人之多已几乎要超过扶风赤马的人丁总和另有叶真率精锐千人加入征东军如果将军再用叶氏哪边过来的人理民事试问将来之征东府是将军之征东府还是叶氏之征东府?将军别忘了这些人在扶风也是有一个主心骨的那便是夫人。”
高远脸色微变“我夫妇一体何需有别?”
“将军和夫人如是想我是明白的但下头的人不见得会如果想不是我抵讳读书人这些人见多识广心思便多又出自一处便难免抱团结党立山头将军创业初期此大不利”蒋家权郑重其事的道:“更何况以蒋某看来现在将军需要的不一定是读书人?”
“那是什么?”高远奇道。
“是精于理事的官吏”蒋家权笑道。
“这有何区别?”
“这区别大了将军您现在最需要的便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读书人白了就是一些能充任一些实际事务的有经验的官吏。”
“这样的人我哪里找去?要读过书的又要精于理事这样的人比单纯的找读书识字的人更难。”高远叹气道。
“当然是去挖别人的墙角。”蒋家权笑道:“我在渔阳多年亦结识过不少能务实有经验的底层官吏我已给他们写了信去就是不知能有多少人能过来?毕竟比起渔阳扶风实在太偏僻了。”
“原来先生早就想到了这些?”高远不由大喜“那些渔阳旧人能得先生法眼必然是有能力的。”
“有能力是不假。”蒋家权笑道:“我以前跟着姜大公子接触过许多公文和这样的官吏其实在渔阳这样的地方人才当真是很多的但渔阳已经腐了用人制度完全乱套全凭上司喜怒裙带关系盛行反而是那些有才能的人难以施展才华在底层虚耗光阴如此这些人能过来征东府必然面目为之一新。”
“太好了”高远两掌相击“不若先生再写一封信我来副署一个名字盖上我的大印。这样或许更有服力。”
“妙极如此更显将军求贤若渴之心就算其中一些人不来但总有一些不甘于平淡有野心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会冒险前来便是十人之中只有三四人响应我们也是赚了。”蒋家权大笑道。
“只是如此会不会引起渔阳方面的反弹?毕竟这是撬人墙角之举”高远有些担心。
“将军勿需忧虑这些人大多为底层官吏官职最高的一个也不过在郡府这宫担任一个协理粮草的位子他们离开不定有些人还高兴得很他们终于又可安插一些自己人了。”蒋家权深知渔阳内情抚须微笑道。
高远放下心来思绪却又跳到了另外一件事上“先生认为叶真这一千精锐我要怎么安排?”
“将军早有定议想来是极妙的。”蒋家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