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2)

捉婿 东海林侯大安 1593 字 2个月前

可是上面限定了拍摄结束的时间。

这就有点够呛。

=

当然,限定了时间后,上面也知道这些要求有点过分。所以可以允许《味蕾上的易明》节目组在电视台内部随便招人。

卢静兰这边还没想好要什么人。

其他部门那边,已经打着学习的旗号,不断的塞人进来。

再则是意见讨论,各种意见建议不断。有好有坏。但总归是卢静兰在总导演的威视下,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任务分配的时候,又是经过不断的讨论,争执,妥协。就成了现在这样子。

分成的拍摄队伍,还是原来的摄制组老人做主,是也要兼顾一下其他组员的意见。

眼镜男这组,现在就是这样。除了两三个原本跟着他的组员,其他都是其他部门的员工。

好在这些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算客气,没闹出什么大矛盾。

几个月下来,拍摄也算是顺利。

=

说到转化风格,其实也是卢静兰深思熟虑的结果。

拍了一次《味蕾上的易明》,卢静兰感觉自己都快疯了。作为一个女人,她也实在不想再折腾第二次。

用她的说法来说:第一季,已经把整个节目组的人所有的精华思维,都融入在里面,哪怕是再由原来的一批人重新做一次,也不一定做到比原来更好的了。

更别说换人来做了。

所以对于上面的指导意见,她几乎就是照单全收。

所谓指导意见的心思,她卢静兰当然知道,其实就是想让转化她片子的整体风格,然后造成一种工作上的不适应。

别小看这种不适应,那对于一个节目来说,换风格,造成的结果,甚至可以致命。

多少电视节目就是因为乱换风格,导致了收视下跌,严重的时候,节目直接完结。

换风格总的来说,就是三折腾:折腾导演,折腾工作人员,折腾观众。

反正都是折腾。那自己孩子,还是自己折腾比较好。

起码自己折腾,还有点底线。

不就是增加点人文因素嘛,小意思!

观众风评降一点就降一点呗。反正第一季在前面顶着。不怕!

=

当然,上面要的其实就是这样的结果,观众风评降一点了,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换总导演了。

所有的折腾,最终的目的,不是想要把整个节目折腾死。

眼镜男知道,卢静兰也知道,拍完第二季,估计就是上面最后的底线。

第三季,肯定是要换总导演了。

但怕什么?在影视圈里,只要名气在,还怕找不到投资方吗?

至于第三季,会成什么样子,那关谁什么事情?

自己把能走的路都先走一遍,接手者还能玩出上面花样来不成?

第二十六节 有人找

求推荐票。

=

如果说折腾总导演,折腾摄制组。

这是电视台内部的一些个手段的话。

那么外来的因素,就更让人头大了。

首先就是广告商。

一个饮食类纪录片的广告,一个能获得巨大成功的饮食类纪录片的广告。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那些厨房用具的广告商更疯狂的吗?什么酱油,花生油,料酒,生粉等等一些烹饪用品的生产商,疯一样的找上了节目组,要求投资。

这还算小头,大头的是那些煤气灶,锅碗瓢盆,抽油烟机,甚至是橱柜的生产商。

卢静兰短短的一个星期,换了三个电话号码,都被神通广大的广告商找到,逼着总导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