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今天抄写的文章递给周渔,周渔一页页往下翻,几下就瞧出了门道,贺秋是抄写的最多的,一共有五篇,第二名是周欣欣,有四篇,第三名叫周美英,有三篇,剩下的,都是一篇了。

字迹也不同,贺秋的字最好看又工整,往下如是。

周渔就说:“这是谁抄的好,你就多给谁文章?”

周朵老得意呢:“嗯,开始是平分,可我觉得,卷子写的干净整洁老师喜欢,投稿也要看字迹的,肯定是工整的人家喜欢读。而且写的好的,就该奖励。所以,我就让大家投票,写的最好的就能抄五篇。”

“每次写完都评比,下次按着评比的名次来定写多少篇,大家都可服气呢,也可认真呢。”

“还有,字实在是不好看的,我也剔除了,不让他们抄写。可是,我觉得这样也不公平,不能不给人家机会吧。就让他们回家练字去,啥时候有把握了,就过来试一试,我提供纸笔,如果排上了,就用他的,谁落下了,就回去接着练字!”

怪不得这里只有二十来个孩子,村子里的孩子却都没影了,原来都去努力了。

周渔原本想着,让孩子们抄写,是让他们在抄写的过程中,读到大量的美文,见识到更广阔的的世界,这样其实就是无声的启蒙,对他们以后无论是眼界还是写作文都有好处。

没想到,周朵还补上了一环,一笔好字还有渴望上进的心,也同样重要。

周渔不由给周朵竖大拇指,她这小妹妹管理很有方法,假以时日,绝对是一把好手。而这群梅树村的孩子们,也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时光的。

周朵让姐姐夸了,很是高兴,美滋滋地说:“姐,那我这算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寒假去省城吗?”

这丫头居然还在意这个,周渔点头:“算!”

周朵可高兴了,不过她也有点担忧,“姐,一天最少40篇,那就是两块钱,虽然现在挣得多了,可也不少的,有用吗?”

周渔这几天也在关注,恰好第二天是周日,她就说:“要不你明天跟我去听听?”

周朵怎么可能不答应?

回家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林巧慧,林巧慧有什么不应的,周渔回来后,家里可大不一样了。

周奋发去世的时候,她觉得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可是她咬着牙,自己站起来当了顶梁柱,她想的是,只要我在,我的两个女儿都要供出去。

后来周渔上大学了,她没觉得肩膀轻了,这只代表周渔走出去了,她还有个小女儿呢。

等着周图强跑到家里说,周渔被退学了,她那会儿其实是很茫然害怕的,她怕自己担不起来了,这个家怎么办。

后来周渔养蘑菇成了,她是三天两头担心投机倒把的事儿。

而现在,周渔将她所有的担忧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