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2 / 2)

起步,不单单需要资源,核心还是对工匠的需求。

在欧洲培养一个新人成为工匠至少要一年时间,加上欧洲人的人工成本,对于创业期的江明铛来说,犹如一个个无底黑洞。

她需要一些人,一些本来就很熟练手工艺制作的人,她们能够很快的接受新的培训,在三个月,甚至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她的产品的需求。

这就是江明铛的要求。

“你不要说你是做成衣的公司,你们公司都能从成衣套子做到家具,范晓娟我觉得你是可以的,你要不要试试看呢?”江明铛那带着诱惑性的声音传来。

第250章

如果是在商场上硬碰硬的输了,本来就没有什么。

但是这样被家族企业“赶”出了局,江明铛真是不甘心,但是眼下的项目也不好烂在手里头,本来依托着江家的财富,江明铛已经准备在巴黎建工厂,还找了工人师傅,现在全烂在锅里了。

与其给那些人做烂了,还不如拿走。

这个产品是江明铛自己跟的,设计也是她自己的,方案都还没公布出去,但家里面所有人都知道她其实有“大动作”。

现在换成江明铛自己来做,她就不准备把工厂建在巴黎了。

欧洲的劳动保护法厉害的很,动不动就给你来个大罢工,况且如果从开头学,为什么不找我们国家自己的老师傅。

同样也是从头开始学,华英的师傅们是做了很多年制造行业,水平那些江明铛也很信得过,大家合作了这么久,她对华英的风格,对范晓娟本人的风格也十分了解。

在电话里面,江明铛就直接说:“我就是看中了国内人工的便宜,但是质量上不能给我降级,我知道你能做到的晓娟。”

“其实华英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转型,现在代加工也很赚钱,你们不要把眼光拘泥在加工自销上面,你帮我加工赚去加工费,利用人力成本差,我把东西销售到欧洲,赚老外的钱,我只要能做起来,肯定不会少了你的好处。”江明铛的商业眼光一流,一开口就点名了华英的瓶颈:

“靠你们自己想要多好,是很容易,但是你甘心错过市场这么好的机会吗,晓娟,机会就在你面前,看你能不能把握得了。”

江明铛还怕范晓娟不答应,索性将心比心的把话说到底:“其实我找谁做都是一样,只是大家知根知底,合作起来要更顺畅一些,我对别人都信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