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1 / 2)

此时秋后的阳光还带着暖意,谁也不曾想这般便受不住了,那到了冬日还怎么得了呀。

徐丹看他们都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只调笑说是自己老了,所以才吹不得风。寻来头巾包住头或戴了帽子便都好了,当不得什么要紧的事。

可夜里周勤看着怀中难受得哼唧了一夜的人,心疼得一抽一抽的。

周勤本想着携妻去京城寻医,但又顾及京城寒冷,怕路上一个不妨,反倒加重了病情,只得等来年春日再去。

满满见状便写信给姐姐,让她叫姐夫找些好的医书来,她要自己研究研究。

没过几日,小义飞奔带来阳阳的家书,言明他一切皆好,让家人勿念。

再说阳阳这头,他因识字,又有功夫在身,一入军营便得了好脸色。

第225章:(番外十三)阳阳蜕变

兵营如斗兽场,体质好,有胆识,在训练中表现优异的才能有好菜饭吃。

征兵当然不是人人自愿,可事关生存,大家都被激起了不服输的斗志,慢慢的便有了些模样。

阳阳训练刻苦,站姿笔挺,眼神坚定,又肯学习,因此率先赢得了总教头的关注。

兵营里时常有以大欺小、持强凌弱之事发生,更何况得长官夸赞的孩子总是更令人眼红些,难免就有些心有不甘之人找上门来,想一较高下。

一个浓眉突眼,满是络腮胡的壮汉挡了阳阳的去路,“周锦晨,别以为你入了教头的眼便能出头,老子命硬能克天,他日定能当将军!”

阳阳没有丝毫畏惧,高声回道:“我国国土辽阔,将军之位又不止一个,你我各凭本事!”

那壮汉是个愣头,气急败坏道:“你敢跟我争?!”

阳阳摇头,说不通只能比一场了。

只要两人站上对战台,公开比试,点到为止不伤人性命,军营里是不管这些的。

良性的竞争有助于激起男人之间胜负欲,这是好事。

阳阳个头虽不比那壮汉,但胜在招式灵活,耐力十足。他咬牙坚持,耗尽对手体力,竟出乎众人预料,险胜赢了这场比武。

自此,兵营里的新兵便开始用比试来决定谁来当老大。

阳阳当然也不是场场都能赢,但是他善于总结,这场输了不要紧,下一次毕定要弥补不足,找回场子。

训练大半年后,新兵被编了队去剿山匪。

山匪圈地封山为王,熟悉地形又有屯粮,幸得新兵中有许多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比如阳阳、壮汉吴大勇。

他们知时令,懂山林,为带队将领提供了不少攻山的有用消息。

结果不言而喻,他们成了山匪的鬼见愁,用最小的损失赢得了胜利。

小的胜利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挑战,众人来不及庆贺便收到了拔营往凉州去的命令。

去往凉州,则意味着上战场。

众人抹着眼泪趴在石头上写家书,阳阳识字,被将士们结结实实围了好几圈,只为求他代笔。

一向不甘认输的吴大勇首次示弱,请阳阳写了一封信给家中母亲幼妹,叫两人等着他战场立功,光耀门楣。

再丰富的辞藻也比不上情真意切的思念,阳阳写到最后只觉得惘然若失,也不知他日能有几人回到家人身旁,亲口诉衷肠。

又怕倘若真战死沙场,更悔当初没留下一言片语,感恩父母悉心教导。

阳阳思来想去,将信寄给了姐夫刘锐杰,叮嘱他,若自己真的魂归千里,那时再把信交给父母。

三年征战,白骨皑皑,堆积如山。

少年们被磨去棱角,当初放话要当将军的豪言壮志已经变得很遥远,只有归家的意志支撑着他们在战场上顽强拼搏,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