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戚和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去的场合,放眼全场,尝过这道菜的人也没几个。
写《羡鱼食单》的顾高原顾老先生,今日也在宴请之列。
虽秦夏有意请他上座,但他不入庙堂,尤其不乐意和那些个有官身的人凑在一处,故而自己选了个清净的角落。
这会儿远远见着这道菜,亦是十分惊喜,觉得此番不虚此行。
同时想到,回去之后,还能在《羡鱼食单》的书稿里添上这道菜。
几个月下来,他这部书的书稿已经写了不少,其中泰半都是和光楼的菜,连替他整理书稿,红袖添香的夫郎,都说他是否多少有些偏心了。
只道再这么下去,《羡鱼食单》都可以改名叫《和光食单》了。
顾高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他写这本食单的初衷,本就是为了让此生尝过的美食可以通过笔墨,流传后世,因而只要味道好就罢,和具体是谁做的,无甚关系。
和光楼占的篇幅大,那也是因为和光楼的庖厨有本事。
菜色上齐,最先烤制出来的两套全羊被放在一楼大堂的正中间,由高阳带着几个帮厨,熟练地朝下片肉,配合着各色蘸料装盘,送去各桌。
顾老先生坐的这一桌,都是和光楼的食客,大家经常在楼内打照面,彼此都算熟识。
全桌以顾老先生年龄最长,大家客客气气地请他先下筷。
“那老夫就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