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打了大雍一个措手不及。

边关一位置险要的小城未能守住, 满城军民,尽遭屠戮。

军情八百里加急传回盛京,引得天子盛怒。

由此可见,贺兰查率领的使团,八成本就是个幌子。

沙戎这是以和谈为名, 玩了个声东击西的战术。

国库早就被连绵的天灾掏空大半,这回皇帝直接开了私库,作为边关军饷,皇后也发了话, 裁撤了后宫用度, 即使如此,仍然捉襟见肘。

毕竟那是几十万的大军,每日光粮食就不知要吃掉多少。

这种关口,又到了东厂做恶人的时候。

就像上回旱灾, 一下子少了一半人的西南官场一样, 水至清则无鱼,盛世之下,贪官只多不少。

差别只在于手段高不高明。

虞九阙的案头从不缺少各类罪证, 请示了皇上之后, 便选了几家杀鸡儆猴, 抄没的财产清点完毕, 还没焐热就换成了粮草、兵器,支援了西北大军。

其中有宗室贵族,也有当朝重臣。

一时之间举朝又陷入了人人自危,风声鹤唳的状态,不少人趁机攻讦虞九阙借此机会排除异己,称他手段酷烈,有悖今上以仁治国的大道。

但这么干的,基本是逢人就要乱喷一气,连皇上都会被他们隔三差五找茬的御史们。

其余朝官肚子里门儿清,为何东厂偏偏选在这种时候发难。

要他们说,反正坏名声是虞九阙背的,只要补上了军饷的亏空,那就是万事大吉!

相比沙戎,大雍还是兵强马壮许多,从最初的猝不及防中反应过来后,立刻着手开始反击。

军情瞬息万变,到月末时,没完没了的坏消息,总算变成了让人士气大振的捷报。

谁都知道,这里面少不了虞九阙剑走偏锋,靠抄家来往国库里填银子的功劳。

所有弹劾虞九阙的折子,都在皇上的授意下留中不发,这显然代表了皇上在这件事的态度。

并且难得破天荒的,内阁也没有公开再寻司礼监的霉头。

虞九阙和其背后的东厂,在尘埃落定后收刀归鞘。

可是虞九阙这个当事人,运气实在不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