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却立功无数,信国公功劳少,却资历深。
圣元帝也无语了,又不能让三十万大军各自为战,那该如何?
他蹙眉想了很久,三军统帅中,无疑,他最信任的还是平凉侯安易之。
圣元帝看向虞九舟,想让她推荐平凉侯,又想到她刚刚一直推信国公,干脆又问右都督,“你觉得呢?”
“臣觉得,平凉侯合适,并且信国公不必回燕北,也省得信国公一把年纪了,还被年轻人管着,实在不妥,况且有信国公在,那些将领未必服气平凉侯,不如不去。”
右都督这话是对的,三军必须一统帅的话,信国公部肯定不服气以平凉侯为主,不去的话,那平凉侯就是最大的,无论是斩将还是做什么,都很容易。
此言有理,圣元帝不懂军事,但他不傻,“那就这么办,另外,李保率五百皇城司司卫前往燕北监军,此事迟晚你来办。”
“臣遵旨。”
圣元帝还是不放心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一人之手。
迟晚心中有些沉重,遇上这样的皇帝,是前方将士的不幸。
她昨日把军队改制的内容给虞九舟看了,燕北的九边重镇驻军三十万,此数不变,但内地卫所的缩减,卫所分布不变,但是每个卫所要缩减至五千人,东海抗倭不变,西南镇守不变,再解散护龙军,愿意继续做军户的重新安排,不愿意的分布在各地过普通百姓的生活。
主要减少内地卫所兵,把军力集中在京营,扩建到二十万到四十万人,以此来守卫京都,或是出征,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各地调兵,还要让统帅先收服这些兵的说法了。
迟晚对军制的建议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减少内地卫所兵,增加京营军队。
卫所兵吃空饷的太多了,做事的人少,白有那么多名额,不如缩减了,扩建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