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因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而闻名于世。】

【他的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之作,虽身为太监,但不得?不说,其?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将领。】

一位闻名于世的太监?

刘彻有些咂舌,心想这明朝的“新鲜事儿”可真多,连太监都能闻名于世了。

不过原来“郑和下西洋”竟是这样的。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啧,怎么比张骞的经历还要丰富。

不过既然明朝太监的存在感如此?鲜明,那除了这位郑和,可还有其?他太监也是很有名的存在?

该不会?也有其?他壮举吧?

【不过像这样能上教?科书的优秀太监代表,可不多。】

【但无?可厚非的是,明朝太监的待遇确实还挺好因为其?不仅能在朝廷中参与政事,甚至还能读书,如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成立了内书堂,专门用?于教?授太监读书写字......常言道,读书能使人明智,读书改变命运,读书能使人崛起......】

【于是,当太监这个群体?更有了文化的时候,加上又?是最容易接近皇帝的存在,可想而知,这些已经不能在其?他方面?努力的太监们?,完全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路在何方比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有文化又?懂得?谄媚,地位非常之高了。】

【不过王振底子打得?就已经很好了,因为原本就是个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他是自阉入宫的,因善察人意,很受明宣宗朱瞻基的喜爱,于是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被称为王伴伴。】

【到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明英宗即位,就升了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其?后来还被明英宗朱祁镇称为先生,公卿大臣则称之为翁父,并且争相攀附,可见在明朝当太监,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称一个太监为“先生”......

嬴政不由得?啧了一声,想起早已被处死的赵高,真是一阵难以言喻。

其?他朝代也是:简直无?法理解。

竟然连太监都能有专门读书的地方,皇帝称先生,公卿大臣称翁父,这这......这可不就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真是叫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到明朝人这里:呵呵。

尤其?朱元璋和朱棣等,真是一脸不嘻嘻,越听?越完蛋。

说到这里,这组合简直再?明了不过不就是外敌加权臣?

就这还能有好?!

怕是好不了一点!

【正统七年?,即公元1442年?,朱祁镇所宠信的司礼太监王振弄权干政,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

听?听?!

朱元璋又?是一拍龙椅,心想果然如此?!

然后看了眼朱棣,有心想说些什么,又?见朱棣也是一脸难看,倒不好开口了。

好歹他这老四比那宋朝的赵光义好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朱元璋不由得?这么安慰了自己一下,最后还是收回?了视线,心想不就是天幕所说的“历史重?合”,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好歹也是大风大浪过来的人,肯定能挺住!

再?说了,天幕说了那么多“历史”,谁知道“重?合”的地方究竟是哪里。

打脸之快 朱祁镇:让瓦剌见识下大明国……

【外敌, 奸臣,至此,两?点要素齐全了?。】

【一边是瓦剌的也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