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1 / 3)

联系到现如今的公寓主几经周折。

那是栋合作公寓,向斐然首先找到了最初的房东,得知房子已转手后,转而联系上了公寓的股东业主委员会受公寓属性规定,他们对每一间公寓的买卖都有所记录。

接电话的是业主委员会中的一员,一名颇有建树的金融律师,在他听来,电话对面的那道英语地道而干脆,神奇地剔除了美式发音天然带给人的口若悬河之感,让人不自觉便心生信赖。当对方说到自己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念博士时,同校毕业的律师微笑地点点头,欢迎他前来故地重游。

向斐然夹烟的那只手端起了透明水杯,抿了一口,沉静地问:“那么,可否请你将对方的联系方式告知给我?”

在经过了必要的身份认证和人情牌后,房东的联系方式被发送到了他手机上。

固话拨过去久未有人接听,向斐然遵循国外的社交习惯,写了一封措辞严谨、礼节挑不出错的邮件,发往那个以粤语拼音为域名的Gmail邮箱。

苏家怡。

“扑街哦……”苏菲推上老花镜,将这封邮件看了又看,直看出花来。

她看作是未来姑爷的人,给她写了一封邮件,恳请借她西五十六街的公寓一用,好用来求婚。

那邮件里写:

「汉语诗经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我和我夫人年少相识,携手六载后分别,历经生死及其他相比之下不足为道的困难,一回首已过而立之年。

纽约是我的福地,我在这里求学,与她重逢,也在这里获知她对我的爱。

这间位于九楼的公寓,曾见证我们的朝朝暮暮,那年圣诞,不知阁下是否曾有耳闻,曾有一场百年一遇的暴雪光临。那一夜过后的清晨,哈德逊河冰面上的金光反射到这个露台,照在她的脸上。我在楼下看着,手里提着带给她的早餐,那是我这一生见过的、位于过的最美的画面。

现在,我恳请阁下允许,让这间见证了我们开始的公寓,再一次见证我们的起点。」

因为域名是粤语拼音,这封邮件用英文、中文及粤语中字分别写了一遍,工整、清晰,点到为止的表情达意。

苏菲深呼吸,带链条的老花镜被她推上额头又拨下,如此反复三四次。

真的扑街了,她要不要告诉明宝?

当管家这么久了,这么一小点自主权还是有的苏菲拍板,没告诉商明宝,公事公办地回了邮件过去,将钥匙从香港邮寄过去。

那天,飞机降落纽约国际机场,称有学术会议要赴的男人,径直走进了这间红砖建筑的大门。

这座城市自一战后便有了如今的规模了,时间很快,变化却小,中央公园的四季轮换,帝国大厦永远游人如织。公寓一旁,那三个垃圾桶和从前一模一样。

向斐然无声地笑了笑,步伐未停。

电梯上升时,远在宁市的苏菲猛地拍了下大腿

完了。

扑街。

怪她年老昏聩,那间公寓自他们买下后便做了复原,什么洗烘机啦,床垫衣柜啦,窗台上闲置的陶瓷花盆(曾养死过从扎西处带回来的野草种子),床头的雅马哈电台音响……以及所有的苏菲遗忘了但向斐然不可能遗忘的一切。

钥匙拧动,门扉推开,不设防的一眼,回首处时光不曾偷走的一切。

从布鲁克林集市上带回来的洞石置物托盘上,一枚钥匙静静躺着,是他离去前曾放下的。

银色冰箱上,她硬逼着他一起亲手做的压花冰箱贴,一套六枚,整整齐齐。

墙上的照片墙已经泛黄了,十几张,被用图钉钉进咖啡色的毛毡背板中,每一张下面都用马克笔写着时间地点

张张都是他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