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1 / 2)

为了向关中的百姓展示一下西凉军的雄风,宁清夜、钟离楚楚这种竹竿小兵肯定不能走在前面。前方是五千‘虎贲骑’,在入关前便已经整备完毕,人马皆披全甲,连马头上都带着铁面罩,缓步行走间,金铁摩擦和沉闷马蹄的声响直击肺腑,看得人望而生畏。

许不令单人一马在前,手提丈八马槊,一袭白袍,在五万黑甲中极为醒目。

杨冠玉走在身后,披着虎头重甲,手上扛着肃王大旗,高大身躯坐在墨黑骏马上,便如同一尊异域魔神,光是骇人的体格,都看的百姓和关中军瞠目结舌,比许不令还引人注目。

途径渭河沿岸,杨冠玉目不斜视扛着大旗,嘴上却是小声喊了句:

“小蛮子,你就是在这儿被人给阴了?”

许不令也在看着渭河畔的一片河滩。

四年前的冬天,他带着百余随从入长安为质子,便是走到渭河畔,被皇帝设计伏击,所携之人全部被杀,只有他和老萧逃了出来。那也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忽然又走到了这里,许不令还真有几分恍如隔世的感觉,轻轻点头:

“当时不知为何发了高烧重病不起,又遇上了刺客,被下了锁龙蛊,还是老萧背着我杀了出去。”

杨冠玉轻轻呸了一口,抬手指了指背后的五万西凉铁骑:

“这次我倒要看看,那厮还敢不敢派刺客过来,祖坟都给他刨了。”

许不令笑了下,并未回应这句‘大逆不道’的话,驾马走过了渭河畔……

第六章 这不巧了嘛

宋暨的圣旨,是指明许不令带着五万西凉军来关中,协助朝廷平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严格来说,西凉军也是宋暨的,许不令只是边关将领,把兵带过来后,还得去长安城复命;然后宋暨再安排职位,前往洛州,向平叛军主帅骠骑大将军关鸿业报道。

进皇宫面见皇帝,肯定不能带着五万大军。五万西凉铁骑进了长安城,是什么效果傻子都能想到;不说进长安城了,只要不按照路线行进,有靠近长安城的意图,估计留守的关中军都会直接打过来。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许不令还得轻装简行前往长安。至于安危,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五万西凉铁骑摆在城外面,宋暨还敢对许不令下手的话,这叛乱也不用平了,肃王和东部四王联手前后双通,估计死的先是宋暨。

早上抵达陈仓后,杨尊义便带着军队,从渭河以北绕道前往洛州;许不令则离开队伍,前往长安城进宫面圣。

来回奔波路途遥远,面圣领命后,还得回去和大军汇合,前后不过几天时间,许不令便让夜莺她们在西凉军中等着,他只带着一队亲兵前往长安。

宁清夜和满枝是铁姐妹,知道小满枝肯定憋傻了,她骑的是缴获而来的追风马,不会拖累速度,便也跟着回船上一趟。

连续奔波一个白天,跑了将近两百里,直至时过三更,许不令才来到事前约定的清渭楼附近。

军师岳九楼一袭文袍,在岔道口抬手让队伍停下脚步,转头道:

“卑职先去京中打点军务,明日早朝会,小王爷及时赶来即可。”

许不令好不容易找的个机会回家陪媳妇,自是不可能现在就去皇城外候着? 点头道:

“我熟门熟路? 岳先生不必为此操心,带着兄弟们在魁寿街王府歇一晚? 白天再去交接也不迟。”

岳九楼不像老萧那样不正经? 为人处世一丝不苟,点了点头? 便带着百余亲兵赶往长安城。

宁清夜穿着轻甲站在路边,待马队远去后? 才驱着白色追风马走到许不令跟前? 琢磨了下,忽然来了句:

“许不令,你晚上悠着点,明天去见皇帝? 可别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