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不令肯定不会把姜凯宰了,宰了会把仇恨拉倒西凉去,毫无意义。
有宋暨这句满怀君王气度的话,许不令也不好意思直接把姜凯带回肃州,那样就太不识抬举了。
估计最后就是许不令把姜凯‘献给’朝廷,顺口提些要求。
到时候主动权就在宋暨这边了,能满足就满足,不能满足稍微降一档,也不会寒边关将士的心,算是个很巧妙的做法。
文武百官听了这么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昨夜到现在的烦躁情绪也得以缓解。
不过抓了姜凯,对目前太原的局势并没有太多用处,援兵驰援不及的问题依旧存在。
御史齐星涵是个文官,负责监察百官,对打仗是门外汉,此时想了想,忽然来了句:
“西凉军战力过人,又士气高昂,能否调过来,去平了北齐入关的贼子?”
这句话出来,太极殿肃然一静。
不少武关都揉了揉额头,若不是骂不过齐星涵,非得当场怼这老不死几句。
西凉军打齐军肯定能打,但肃王在关中后面,怎么跑去打太原?
让肃王带着十几万西凉军从关中道走,万一肃王在长安城外刹车不走了,到时候管谁叫皇帝?
再者肃王都赶到太原了,关中道这十几万兵马在家做梦不成?
还是角色互换,让宋暨带着兵马跑去西域吃沙子,让肃王来关中道守着?
现在讨论的是怎么在几天之内迅速集结兵马回援,防止北齐攻城掠地太多,又不是没兵打不过,提肃王有啥用。
诸多文武朝臣,包括天子宋暨,都是不约而同的忽略的这句屁话。
齐星涵察觉到自己可能外行了,讪讪摸了下胡子,很识趣的闭了嘴……
第三十二章 君子坦荡荡
方山县。
窗外灯火初上,围墙外时而传来马蹄和铠甲摩擦的声响。
燃着熏香的睡房中,许不令睁开双眸,从床上坐起身来,轻轻呼了口浊气。
连夜奔波,直至天色大亮,才带着俘虏和清夜,赶来了吕梁的方山县。
方山县地处重要关口,驻扎着八千边军,宁武关事变的消息已经从传了过来,县上剑拔弩张早已经战备完毕。走到这里,也算安然脱离了危险,遇上宁武关事变,又刚刚立下大功,宋暨吃饱了撑着,也不可能这时候抓他惹毛肃王,可以说比自己家都安全。
许不令在床上坐了片刻,身上的疲惫渐渐退去,穿上干净衣袍,出了厢房。
两进宅院是方山县守将的住处,地处边关重镇,只能算清雅干净,豪华就谈不上了。姜凯和杨宽,则被直接带去了边军大营里,两队步卒日夜轮班看守软禁。
抵达这里后,和此地守将交接花了不少时间,宁清夜先行过来,等他到回来时,清夜已经睡下了,还未曾见面。
许不令想起宁清夜的伤势,稍作洗漱,便来到了同院的西厢里。
太阳落下山头,冬天黑的快,已经入夜。
窗纸上亮着灯火,女子的背影落在窗纸上,正在折腾着什么东西。
许不令走到门前,见清夜醒着,都这么熟了也没打招呼,直接就抬手推开了门。
不曾房门打开,抬眼就瞧见小案上放着铜镜和蜡烛,宁清夜坐在软塌旁,正扭过头,查看背后的伤口。
伤口在后背上,自然不可能穿着衣服疗伤。
灯火昏黄的厢房中,宁清夜如云长发盘在了头顶上,露出雪白如玉的脖颈,和挂在脖子上的肚兜绳子;系在背后的肚兜系绳已经解开了,很难再束缚住比较大的东西,两侧能看到白团儿的轮廓。从肩头到腰窝,光滑如白玉,线条柔美,虽然有一道细长伤口,但并不影响美观;顺着腰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