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谈,满口之乎者也,萧庭插不上话,恰巧唱曲儿的是他最中意的花魁‘肉团子’姑娘,便略显自傲的开口道:
“这首《风往尘香花以尽》现世的时候,本公子正好在场,作词的人你们想来也听说过,我国子监的同窗好友,肃王世子许不令。当时他写这首词,本来是‘日晚倦梳笼’,后来才改成‘日晚倦梳头’……”
七八个江南赫赫有名的大才子闻言都是表情一僵,连王瑞阳都是略显尴尬,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梳头和梳笼天壤之别,能写出这首词的人怎么可能搞混。
不过萧庭的身份摆在这里,众人也不敢质疑,只是轻轻点头,露出几分佩服神色。
诸多才子中的唐百伦,本身也出自书香世家,在朝中关系也硬,不太喜欢脑子缺根筋的萧庭,轻声开口道:
“听家师所言,肃王世子好像承认过诗词是抄的。”
江南文气很重,买诗窃诗本就是人人喊打的事儿,在江南更是如此。王公贵子买诗词在诗会上出点风头也罢,事后还真把自己当成才子炫耀,就别怪别人瞧不起。
不过许不令的诗词是不是抄的,至今都没有准确定论,因为没有找到剽窃的对象。几个才子知道唐百伦有真才实学,对剽窃文章的事儿深恶痛绝,便开口道:
“肃王世子可能只是自谦,才没有直接承认。”
萧庭也是点头:“对呀,许不令可在这里,你乱说话待会把你一刀宰了,我可拦不住。”
此言一出,一众才子便愣了下,眼中露出几分喜色,没想到许不令今天也过来了。
唐百伦对许不令的才名耳闻已久,当下顺势就看向四周:“哦?肃王世子既然到了场,为何没露面?萧兄可否为我等引荐一二?”
萧庭知道许不令和自个姑姑在一起花前月下,他巴不得把姑姑嫁出去,肯定不想打岔。摇头道:
“你真想见喊一声不就行了,不过他要是揍你,可别怪我。”
唐百伦听说过许不令杀人不眨眼的传闻,不过文人自有一股傲气,在场这么多王公贵子,也不担心许不令会自降身份动粗,便开口郎声喊了一句……
第三十八章 飞扬跋扈
诗社中人满为患,数百才子佳人挤在大厅中,小厮不停捧着托盘把诗词送到给几位大儒审阅。
杨映雄坐在正中的位置,诗稿传阅过来,也会认真摸着下巴端详许久,然后轻轻点头,可能是耳闻目染久了,偶尔也能给出几句评价,引来下方几声恭维。
金陵知府杜辉是寒门出身,在金陵为官多年也算有些声望,只可惜金陵离吴王太近,离长安太远。在这里当知府,肯定得看吴王的脸色,对于旁边这位暗地里无法无天的杨大员外,还得开口客套几句。
不过真说在做地位最超然的,肯定是坐在右侧的陆红信,金陵陆氏的嫡长子,不论辈分的话比萧绮还尊贵些。只不过金陵陆氏近些年在朝中不受宋暨重视,家风也向来低调随和,陆红信并没有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座位问题上,和有吴王背景的杨映雄较真儿。
众星捧月之下,杨映雄面色颇为不错,时而和陆红信闲谈几句。并非是讨论什么,只是单纯的喜欢和陆红信平起平坐交谈的感觉。
如果不理解杨映雄的想法,可以参照幽州唐家的唐蛟遇见萧绮的反应。堂堂四大剑学世家的家主,被萧绮当狗一样训斥,还得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能和‘萧陆崔王李’这几家平起平坐交流,成就感有多强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