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刘淑芬知趣地沉默着,这段时间眼泪差不多都哭干了,今天反倒没有了泪水。
18岁的小妹周敏可是个心眼特别鬼的孩子,从小到大,她见惯了家里的争吵,而且每次父母争吵过后,往往牵连到他们。所以,后来只要家里发生点儿战争,她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可不想受那冤枉气。今天看哥哥回来后情势又不妙了,周敏赶紧溜出去,她觉得应该把这件事告诉姐姐和姐夫,大家一起想个办法才行。
“才六月的天气怎么就这么热?”正午的太阳从窗户射进来,直直地照在周远山的身上,使周远山有点烦燥。
他闭着眼睛,可是根本睡不着。儿子今天一反常态,进门就是一跪,然后什么也不说。这一跪,把老人的心跪得酸酸的,想责骂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
自从那天儿子离家出走后,周远山气得大病一场,打了好几个吊针才恢复过来。周睿回来那几次,周远山根本懒得和他说话,也没正眼看过他。
村里的人经老父亲那天的一闹腾,也都知道了这件事,看到他就问长问短的,议论过后,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大家这一参与,让周远山更心烦。后来干脆把自己闷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了。
表面上看着没什么动静,其实周远山的脑海里像一团乱麻,理不出个头绪。儿子对爱情的执著,既让他气愤又让他羡慕。往事就像一部电影,不知不觉打开周远山尘封已久的记忆。
在周远山的少年时代,也有一个姑娘的身影挥之不去。那是一个和他青梅竹马的女孩,叫张亚茹。当时他俩都是学校的骨干,唯一不同的,是周远山家的条件优越,(周远山的爸爸周正是校长),而张亚茹家特别贫困。后来要读中学了,张亚茹家负担不起,便被迫放弃了学业。
周正虽然贵为校长,但是封建家长意识特别重。他一直看好这个张亚茹,觉得她将来一定有出息,张亚茹的缀学让周正觉得很惋惜。后来周正想到一个好主意,有一天他问儿子周远山:“如果娶张亚茹作媳妇,你愿不愿意?”
周远山一直就喜欢张亚茹,听爸爸这一问,马上就说“愿意!”
然后周正带上媒人,找到张亚茹的父母谈了这桩婚事,承诺由周家供张亚茹完成学业,在年龄合适的时候就让他们完婚。婚事就这么订下了,虽然两个孩子只有十四、五岁,但除了还没有圆房外,出出进进的,俨然一对小夫妻了。
国家调整了中、高考制度后,张亚茹有幸考上一所外省的中专。可是,第二年张亚茹就变心了。她的理由是两个人根本性格不合,如果结婚了也不会幸福。她写信说大家都是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了,希望周远山能理解。最后,张亚茹还托人把这些年的学费连同利息一起还给了周家。
周远山骨子里是一个特别清高的人,没想到张亚茹竟然抛弃了他。这个打击对他太大了,但是他更是一个倔强的人,他没有去求张亚茹,那不是他的性格。后来,周远山干脆讨厌再做这个“文化人”,他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于是,他背着父亲周正,放弃了学业,选择了当兵,他希望军队的艰苦生活让自己早日忘掉心灵上的创伤……
想到这些,周远山很后悔。当时自己如果不那么冲动,现在应该也和张亚茹一样成为在城里工作的一名国家干部了,何苦过着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二)
太阳实在太晒了,周远山忍不住把身子挪了挪,但还是面朝墙壁那样躺着。
想起自己第一次婚姻,周远山就有点怨恨自己的老爹。因为张亚茹的退婚,让周正感觉到颜面无光,所以还没等周远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个老人家就又给他包办了一门亲事,那是一个叫赵萍的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家境也富裕。当周远山接到家信的时候,离结婚的日子只差一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