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1 / 2)

在小组讨论中,大多数人说要等到明年,毕竟北方的气候就这样,这是不可抗拒因素。

关于那些抱怨的村民,有组长觉得无所谓,农民本来就是要歇冬的,别搭理他们就行。

组长是从村民中选出来的,有这种想法也正常。

但陈启和黎帆不这么想。

黎帆说如果这样,这个村子就会显得很萧条,我们现在正是宣传新宁米的关键时刻,必须让村子热闹起来。

陈启附议。

经过几天的商量,村子最终推出一项农家饭项目。

与新宁米相互呼应。

农家饭最近几年被农家乐都宣传烂了,没什么新意。

新宁村改变了吃饭的形式。

就是将垂钓池附近的回廊装上了透明的厚帘子,作为餐厅使用,并购置了取暖炉。

取暖炉用来保证以后遇到阴天大风的日子,这个回廊餐厅能够继续营业。

长条回廊本就是用于休息,建设的偏宽,中间摆上了长条桌椅也不嫌窄。

一个个大锅往附近一支,农村大锅饭的感觉瞬间就上来了。

大锅米饭和几个大锅菜,比之前单炒的小锅菜节约了很多成本。

村里将这些节约下来的成本,又用来采买更多的猪肉,大大提高了菜品的品质。

菜品价格适中,毕竟大老远能开车过来的,兜里都不差钱,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再说主要菜品还是以白菜和猪肉为主,因为国家这几年调控得当,这两样东西并不昂贵,而且价格稳定。

这个季节基本不会再出现十几块钱一棵的大白菜,二十大几一斤的猪肉。

其次要保证的是大锅菜的味道。

一个游客过来,如果味道和菜品都不行,就算10块钱,他大概也不会再来了。

如果价格适中,菜品没问题,味道上乘,那他走的时候多半会获得一个好的游玩体验。

黎帆在米饭上盛了一勺猪肉炖粉条,又盛了一勺油亮亮的红烧肉,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

可能是因为食物本身的美味,也可能是这个农家大锅饭的成功,总是都是好的成果,心里都是满足感。

“这一生总要来新宁村吃一次秋收大锅饭。”

他们用的是这个宣传语。

陈启看着黎帆满满的的大碗饭菜,笑说:“没想到你这么能吃。”

“我吃的很多吗?”他们不是第一次在一起吃饭,黎帆看向他的大碗,上面的菜比她的还高。

“你以前吃的没这么多。”陈启实话实说。

“是么?”黎帆看看碗里的饭,又吃了一块红烧肉:“我没什么感觉。”

“也许是衣服穿得多了吧。”陈启给出结论:“这说明牛师傅的厨艺果然牛啊!”陈启说完扒了一大口饭菜到嘴里。

牛师傅50多岁,是四外八庄有名的厨师,红白喜事自己在家开流水席的都愿意找他。

他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但有些东西就是天赋,特别是厨艺这种东西,看着都一样,用料都一样,做出来的口味就是天差地别。

村里经过商议打算去请牛师傅的时候,陈启和黎帆觉得有些不容易,毕竟牛师傅一天可以赚好几百。

但罗主任道,这事能成。

因为周边几个村也不是天天结婚,天天有白事,还要除去到饭店办席或者请流动饭店的。

遇到大日子,结婚的多,连着两三家都来请,但牛师傅就一个人,只能应付一家。

咱们这中午才做几个菜?

咱们给的工钱虽然少点,但架不住天天都有活,这一个月算下来,比那个稳定多了,再说这就要冬天了,到明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