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家里没有汽车的,就没有停车需要,就更不同意了。”
“还有对村里其它事务有意见的,为了不支持工作而反对的。”
陈启说完,又道:“这条路还不是什么难事,最难的还是西边那条,我带你去看看。”
陈启带黎帆到了位置,指着一条羊肠小道说:“这条是最需要修的,但也是难办的。”
“如果把这条路修上,就可以将东西的两条路连起来,让整个村子东西贯通,直通村头。”
“然后将路灯修好,种上绿化带,村子规整又漂亮。”陈启说着,在空中比划一下。
说到这,陈启问:“你感觉难在哪里了?”
黎帆边走边看,指着一个棚子道:“这家不肯拆棚子?”
陈启点点头,道:“算是一个难题,让咱们给修个新棚子。”
又走了几步,黎帆指着两棵大杨树道:“这树也是吧。”
陈启又点了点头,道:“两棵树要这么多钱。”陈启比划了个数。
“千?”黎帆问。
“万。”
看到这,黎帆有些无语,想到网上有个高频的讨论我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幸福。
他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人。
他们要的就是眼前利益。
“前面还有让修鸡窝狗窝的,让给块菜地的,这些都还算是小问题,毕竟中间这些户的村民出入不方便,下雨下雪就一脚泥,心里是希望修路的,这些协商一下也就解决了。”
“最难办的还是两边的边户,他们在门口修了一段砖路,对修路没有实际的需求,他们不同意修路,除非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既然说是最难办的,那经济补偿肯定是以万为单位的,毕竟两棵杨树都能开出天价。
陈启带着黎帆继续往前走,他道:“国家确实有很好的政策,但是资金还要地方和村里解决一部分,这个臭水坑就得重新改造,要不就填了。”
第161章 六亲不认
陈启说:“这个臭水沟原来是前些年村里打造的一个荷花池,为了用来吸引市区的游客周末过来垂钓放松,但因为村里环境太差,垃圾遍地,交通不方便,公厕破败等等因素,没有回头客,慢慢就废弃了,成了倾倒垃圾的臭水坑。”
陈启自顾自的说着,一扭头就见黎帆的脸都晒红了,立刻止住了出口的话。
“你看我一说起来就没完了,天气太热了,要不往回走,边走边说。”
黎帆点点头,道:“还是一项一项的解决吧。”
两人说着走到了树荫的阴凉处。
“张书记和罗主任呢?也没有办法么?”
陈启说:“他们跟哪个都沾亲带故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讲难处,就推行不下去了。”
“那也要克服困难,国家这么好的政策错过不知要在等多少年。”
黎帆知道,没有路,根本无从谈发展,他们的最要目的是什么,就是发展经济,带着村民致富。
陈启看了看黎帆,眼中露出一丝光芒。
张书记和罗主任那种和稀泥的工作方式,他无法苟同,拖拖拉拉,总是摆困难,要是什么事都能简单的解决,还用他们干什么?
陈启压低声音,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黎帆看向他:“你说。”
“开着挖掘机直接上!简单又粗暴!”
黎帆认真的想了想,说:“这方法不妥,要是有个老人躺车前面咋办?老人是弱势群体,真有什么事有理也说不清,咱们就会很被动。”
其实陈启也想到这层了,又说:“我还有一计谋。”
“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