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道都不行。
实际上考到策问这一块的学子院试就已经过了,策问算是殿试的试题。
考官们自己先看一遍卷子选出优劣后又要送去皇宫给女皇看一遍。
女皇在殿试上和学子们聊聊天,问问问题,选出个前十名算是完事。
最后女皇退场,学子们领证明文书,三甲游街,游完街一套流程才算走完。
夏琳想的不错,第一天的成绩第二天就出来了,她确实考的很好,第一名。
但第一天只考基础问题,这里是院试考场,又有哪个是真差的?全场过半都是满分。
剩下一半也是因马虎大意失了分,唯一让夏琳料想不到的是赢玉竟然堪堪及格。
是全场最差的。
这不应该啊!
她不知道的是,要不是看在她老妈面子上,赢玉这回连及格都难。
监考官们也是阅卷官,都在京城朝廷当差谁不知道谁啊?他们虽然不知道户部侍郎的后台是谁,但知道她有大靠山是肯定的了。
夏琳来上京后也发现这一点了。
以前在下洲看到赢玉的穿着打扮没觉得有什么,觉得有钱人带几件金首饰没啥大不了的,更何况户部侍郎还是个高官。
她忘了古代人的开采水平有多低了。
在这里有钱人带的都是铜器铁器,京城高官的主流是银饰,金饰也有但户部侍郎在京城算高官吗?
她的女儿没雨功名在身小小年纪穿戴堪比二品大员的家眷,夏琳也是到了上京才意识到这对母女有多少能量。
这也是她一定要抱皇室大腿的原因。
接下来几场考试不出意外,除了诗词夏琳场场高分。
诗词这一块儿她也是倒数第一,要不是她抱好了大腿这一门不及格是铁定的了,因为这玩意死记硬背没用,得从小熏陶。
考到策问时院子里的考生已去十之六七。
策问这一块儿就不出成绩了,要女皇在殿试给出,考完下班。
殿试不需要等很久,考完三日后。
那天所有学子去宫门外等候,女皇早起上完早潮吃过早膳看监考官们批阅好的卷子。
这批卷子由十几个监考官一一过目打分写评价,再总考官过目评价,到女皇这里起码过了十好几手了,成绩早出来了,女皇只要大概扫一眼评个前十就行。
卷子分三摞,从左往右第一摞是落榜的,策问的题目太多,不只考教学问还有为人处事,危机处理能力,政治能力,实践能力,那些学问好做事狗屁不通的便在这里。
女皇会扫这些卷子只为确保里面没有徇私舞弊的。
第二摞全是合格的,但不能位列前十,里面都是一些不知变通的,这些人里会有好官,但绝不会有高官,像当初帮过夏琳的河溪县县令就是这一类的。
最后一摞不止十分试卷,他们都属于综合素质不错的,前十就在这里出,落选的放第二摞,属于同进士。
第四名到第十名是进士。
第三是探花,这个名次很有特殊性,因为它选的不是前十里面学问第三的,而是要最好看的。
这里还得补充一句,长得不好看的绝对当不了前十,在科举这一块儿不允许殿前有丑人。
当然丑人不是没机会。
名声特别大又有真本事的朝廷会特招,考试考的不咋地但政绩特别好的也会一路高升到殿前。
粗略扫过三摞卷子,女皇把第二摞里几张卷子拿出,又从第一摞里挑出几张放进第二摞殿试才算开始。
小侍郎去宫门外宣召,不合格的人回家,剩余考生进宫在殿外等候。
女皇近侍宣读进殿的人名,大概二十几人,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