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2 / 3)

天来过以后,铩羽而归,并没有后续的行动了,再打听农场修水渠的情况的时候,那边据说放了两班假,一部分人早就回老家去了,一个半月以后回来,另外一班人过年放,放一个月,留在这里的也不用每天上工,看天气情况,现在到了冬天,工作效率其实很低。

现在农场的水渠是还在修着,只是没有之前那样赶进度,只用在农场里面修一个内循环的水渠,并不拿来浇灌盐碱地。

以长远来看,盐碱地的改良是需要漫长的过程的,在现在看来得不偿失,方和明如果真的那么想种田,也可以帮助新移民规划建设新村,他在管理和激励方面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可不是,我觉着以前的方和明看着没有那么好打交道,可这次看见他觉得随和多了,竟然冲着我笑了一下。”孙来娣嘀咕道:“不过他在农场的人缘还真不错,以往这个点了都没人肯干活,现在农场的人积极性可高了,大家都说要跟方场长学习,他自己都睡在地里。”

噗嗤,赵曼忍不住就笑了,这跟种田狂魔的形象还是挺贴切的嘛。

现在王三妹不能来家属区,刘红英家里总算是过上了正常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赵曼把省都刊记者的联系方式给到了刘红英,顺利联系上了以后,陈明娟跟三娃两人都成了年画小模特,给两人拍了一组照片,用在年底发行的贺年卡上面。

赵曼本意是想让三娃跟陈明娟留下来一个美好的回忆,没有想到成为了契机,三娃倒是不温不火的,乖巧伶俐的陈明娟一下子就收到了市场的喜爱,省都刊的这本贺年卡销售到了全国各地,也销往远在上千里外的京市,她那可爱乖巧的

模样引起了大导演牛六的注意,更是专门打了个电话,问陈明娟愿不愿意视镜新拍的电视剧《昭阳公主》的童年时期。

这已经是后话了。

这段时间陈大贵家里没有了补贴,过的还不如狗似的,他自己现在都穷的怀疑人生,现在家里又要填第七个孩子,哪里养得活。

陈大贵媳妇可没有刘红英那么软和好说话,听说老太太现在跟陈大富闹掰了,什么都弄不来,在家里一天到晚指桑骂槐,陈大富一个月给十块钱的赡养费根本到不了她手里不说,家里的细粮根本也轮不到王三妹吃。

最后有人看见王三妹居然在外面捡人家吃剩的番薯皮充饥。

这要是以前,旁人还会同情这看着可怜兮兮的老太太,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以后,再也没有人管别人家的“闲事”了。

谁叫她自己管孙来娣叫“多管闲事”的呢?

第82章

到了年底之前, 该分的东西总算是都分完了,家里啥也不缺,玉米囤了五六百斤, 红薯还有几百斤, 大米家里也有两百多斤, 白菜萝卜土豆那些暂且不提, 自穿越过来以后, 就没有过过这么富裕的日子, 加上赵曼天生就会精打细算过日子,一面要吃的好, 一面还要吃的省,空间商店偶尔来个补贴, 家里的存货自然比别人多了。

于是白菜萝卜各种东西足足堆满了小半个地窖。

――是的之前韩景瑜自己都忘记有地窖这回事, 后来把红薯土豆都放进地窖去了。

北方的地窖挖得深,就是一个天然的冰箱, 东西放进去能放小半年不坏。

赵曼瞧着家里的白菜萝卜实在是有多, 又学了泡菜的做法。

辣椒粉找人买的一种不是特别辣,接近做泡菜的细末辣椒粉, 然后就是白菜萝卜做泡菜, 印象中的泡菜拌饭, 味道就很不错,在缺油少料的时候也想让家里人吃顿舒服的, 就得从味道下下功夫。

“妈妈, 这个就是辣白菜吗, 看起来辣乎乎的。”大娃在旁边皱眉,又一次要怀疑妈妈是不是能把白菜都能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