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云被这句不去给气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大家都当她家发财了,她娘还找了她好几次,想要从她家借走点粮食,家里自己都揭不开锅了,哪有粮食借出去?
今年新源县都欠收,不是发大水就是闹旱灾,人口越来越多,能种的地越来越少,碰到这样的灾年,队里也没有办法,年底分到的粮食不到去年的七成,她娘家据说也要搬,也是往新区那边去。
听说新区那边待遇好,地多人少,分到的粮食就比这边多,而且去了以后也给地方给补贴盖房子,到了那边就跟自家是一样的。
反正也是要搬,王桂花已经把自家的粮食给处理
掉了,除了最近这段时间吃喝嚼用,其他全部都换成全国粮票,到搬家的时候政府会派车来接人走,火车都是专门开了一列从新源到唐城的搬迁列车,防止人多东西杂,到时候谁家丢了孩子,谁家又丢了东西的。
家里算了一笔账,全家六个壮劳力,能换出来的细粮有两百多斤,紧吧着换成粗粮吃,能吃好几个月,扛到明年开春就会好了。现在赶着天寒地冻的队里面也开不了工,现在去到唐城,还能跟老大一起过个团圆年,从老大十五岁离家开始,全家人就没有在一起过过一次团圆年了,人老了背井离乡就算了,就想经常能见到儿子。
听说新区那边的待遇是真的不错,土地大把可以种,产量的地方自然分粮食分的也富裕,不用像在家里这样,粗粮都不能管饱了吃。
以前全家都靠老大,都是老大从自己口粮里面省下来了寄回来的,老大现在成了家也会有自己的孩子,总有照顾不到全家人的时候,是时候让老二老三都立起来,也就不用拖累老大了。
虽说老大收入高,可老人还是想儿子们都好起来,以后老大也轻松,老二老三日子过得好,以后他们去了,即便是不能叶落归根,她也能闭上眼。
但是现在没有联系上老大,就只能让儿子频繁跟那边联系,别人到了老大还不知道不是?
再说王桂花也不是没有私心呢,既然老大在那边,她也想儿子们能够干个好一点的工作,摆脱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
“唐彩云,你想啥呢,敢情你过去就是享福的,要是奔着这个目的,咱们就不用去了。”王桂花快人快语:“虽然兄弟是兄弟,但是没有这样帮衬的道理,我有没有跟你讲明白,曼儿到了新区以后,就立了功,这样才当上这个场长的,你以为场长这样好当的呢,人家赵曼十一岁下乡,自己就能抗住五年,你十一岁的时候敢背井离乡的来这么远的地方不,你十六岁的时候有胆量一个人坐着火车去唐城不,你要是以为到了新区,可以靠着老大的工资一家人吃闲饭,那你就想多了,我跟你爸爸都没有想过。”
“还有,哪怕老大没有接电话,咱们该什么时候去咱们难道不去
,大家都是统一一起安排的,谁也别想搞特殊,该收拾东西的都去给我收拾东西,少给我扯些有的没得。”
说完狠狠的把手上的搪瓷杯子丢唐彩云面前。
唐彩云身上一抖,生怕婆婆说出来不让他们去的话。
曼儿曼儿,她心里真是恨啊,这赵曼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竟然得她婆婆这么喜欢。
她还真是想过,以前老大跟大家不住在一起,收入什么的就没有交公过,现在大家都要去唐城了,以后是不是就要一起过?
听人家说部队的待遇最好,老大又是新区的武装部长,拿着武装部长的工资,还有部队的津贴,那就是双份的工资,部队的福利又好,每年不知道发多少好东西,以前见到老大带回来的吃的用的就知道不凡。
老大家的那个也是能干的,一去新区就当上了场长,场长应该比村长威风吧,听说待遇都是干部的待遇,没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