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2)

自己再捯饬一遍,将外面衣服换了,再将手洗干净,甚至还用上了酒来擦拭消毒。

余桑再次走进菌房,也不管那忐忑的心情了,很快就将第二坑上盖着的稻草和油纸以及边上压着的石头全部拿开。

看着里面白花花一片,余桑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第一坑平菇和阳畦田的菜钱,是买不了几亩上等田的,她一直指望着这第二批平菇。

虽然被污染了一坑,但好歹还有一坑是好的。

这当初也是做过心理准备的,私心里肯定希望两坑都能成功长成,但现在只有一坑成功,也算中等水平吧,不是最坏的情况。

余桑再仔细一瞧这第二坑好的,的确是要出菇了。

一坑平菇一般会出菇4-5茬,她种的第一批那坑,前两茬每回都能收五斤多平菇,越到后面,出菇越少,这么算来,她第一坑平菇,总收获量估计只有二十斤左右,实在是有些少了。

希望这第二批强些,这第二批本来菌种量也放得更多些,应该会产量更高。

再一算日期,倒是有些不巧,在过年前好几天就要收获了,但应该也好卖。

余桑先把这第二批第二坑盖好,然后出菌房去叫余满山来清理坏掉的那坑,得早点清理出去,免得污染其他的。

走出去就听到隔壁杨老头在他院坝拐角那里抱怨:“这竹子又不是你家的,怎么一下就砍这么多?砍完了我们其他家要砍的时候去哪里砍?”

余满山这两日都在下面竹林砍竹子把后面她家买的那地围了,砍伐量有点多。

此时余满山正拖着几根竹子从坡下上来走到院坝中,余满山还没说话,就坐在堂屋门口缝衣服的魏老太先坐不住了,之前杨家故意不借余家秤,魏老太一直都对杨家有怨言,现在杨老头居然先跳出来指责余家的不是。

魏老太拿着正在做的衣服站起来,把屁股下的矮凳一端,迈出堂屋的高门槛,就着矮凳在檐下坐了,却不是往日一副要干架的泼酸相,她翘了个二郎腿,脸上和嘴上都得意:“怎么地?那竹林我家买了,以后竹子都是我家的了,我想怎么砍就怎么砍!”

杨老头差点以为自己年老耳聋没听清,他不禁问出:“什么?”

“嘿!”魏老太看杨老头这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非常爽,再次得意道:“下面那竹林我余家买了!官府盖的红契都在!你要不要看看?”

魏老太又说:“我儿想怎么砍就怎么砍!不像那秤,还得去找人借!”

杨老头一听“秤”,做贼心虚,完全不想提这个字,他忿忿地“哼”了一声:“我还不信了!那你拿出来看啊!”

魏老太也有此意,这竹林以后是她家的了,那里面的竹子,以及掉的落叶笋壳等柴火,也是属于她家的,红契拿出来给人看了,传到周围去,就没人好意思去砍她家竹子和捡柴火了。